浅析节约用电

时间:2022-09-25 07:11:40

浅析节约用电

摘要 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应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坚持持续开发与资源节约并重,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电能不足成为制约经济、技术发展的瓶颈,节约用电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关键词 节约用电 意义 途径 举措

引言

电力是一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和最清洁的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它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以及风力、太阳能等转化而成的。电力在终端能源总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 节约用电的意义

解决能源问题,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并把节约能源放在重要位置。电能是极宝贵的二次能源,节约用电是节约能源的重要内容。节约用电,就是要不断提高电能利用的技术水平,不要白白浪费电能,让每度电的电能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节约用电的意义在于:

(1)节约电能,也就是节约发电所需的一次能源,从而使全国的能源得到节约,可以减轻能源和交通运输的紧张程度;

(2)节约电能,也就意味着相应地节省国家对发、供用电设备需要投入的基建投资;

(3)节约电能,必须依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在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下,节电同时必定会促进工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4)节约电能,要靠加强用电的科学管理,从而才能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5)节约电能,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失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电能利用率,更为有效地利用好电力资源。

2 节约用电的主要途径

(1)改造或更新用电设备,推广节能新产品,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是节约用电的重要途径。正在运行的设备和生产机械是电能的直接消耗对象,它们的运行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电能消耗的多少。而且,生产的设备性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落后,再加上长期使用磨损老化,性能也会逐步变劣。因此对设备进行节电技术改造必然是开展节约用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采用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新工艺替代低效率高消耗的老工艺,降低产品电耗,大力推广应用节电新技术措施。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会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和电能消耗的降低。

(3)提高电气设备经济运行水平。设备实行经济运行的目的是降低电能消耗,使运行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运行实际上是将负载变化信息反馈给调节系统来调节设备的运行工况,使设备保持在高效区工作。

(4)加强单位产品电耗定额的管理和考核;加强照明管理,节约非生产用电;积极开展企业电能平衡工作。加强电网的经济调度,努力减少厂用电和线损;整顿和改造电网。应用余热发电,提高余热发电机组的运行率。

3 节约用电的具体举措

3.1开发与节约能源同时并举

在我国,一方面存在能源资源开发不足、电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生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节约用电大有可为。

节约用电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用电户节电,需要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合理调整,一些耗能大的工业在我国这样能源紧缺的国家不应发展过多。应该充分利用对外开放“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条件,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必需的耗电产品,如建筑用普碳钢材、铝材、硅铁、石墨等。同时要对加工业和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耗电低、自动、高效、精确的装备。家用电器已成为用电大户,因此应重视能够节约电能的用电器的开发,以达到节约用电、降低电费开支的效果,这也是深受广大居民欢迎的。

另一方面。节约用电还应从电力工业方面着手,因为电力工业本身就是大的用电户之一。要采用高参数、大容量的燃煤发电机组,以降低发电煤耗。落后的10万kW级及以下等级的煤电机组,每发1kw・h电所消耗的标准煤在400g或以上,而高效率的超超临界大型煤电机组煤耗不到280g。供热机组单机容量虽小,但由于又发电又供热,煤耗也是比较低的,应积极提倡I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热效率也是高的,应视发电成本的承受能力而适当采用。至于在降低电厂自用电,降低输变电、供电和农村用电的损失方面,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总之,节约用电不仅是用户的事,也是电力工业本身的事,要把节约用电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在大力提倡节约用电的同时,还要加强能源长期战略的研究,认识电力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规划,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3.2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

电力工业要大力发展60万kW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改造火电机组,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实施“以大代小”、“上大压小”和小机组淘汰退役,提高单机容量;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推进跨大区联网,实施电网经济运行技术;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老旧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采用天然气发电机组替代燃油小机组,优化电源布局,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和其他工业废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加强电力安全;减少电厂自用电。

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蓄冷、蓄热空调及冷热电联供技术;中央空调系统采用风机水泵变频调速技术,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等。加快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

家用及办公电器: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

照明器具: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

3.3利用经济杠杆提倡节约用电

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利用经济杠杆,抑制不合理消费。供给增速不及于需求增速。近年电力建设速度持续加快,但仍然存在缺口,主要是快速增长的电力供给不能满足更快增长的电力需求。

电力供给缺口的基本原因是快速增长的电力供给赶不上更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加上一些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过快,再加上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能源利用系数低、电力浪费现象较严重。

提倡全体居民大力节电。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增长速度控制在能够承载的合理区间内,加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利用经济杠杆,来抑制不合理消费,提倡各行各业和全体居民都来大力节约用电。

3.4禁止建造高耗能项目

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落实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同时,要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

当前,电力供求矛盾趋于缓和,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局部时段性的富余。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又在酝酿发展高耗能产业,对此必须坚决制止。

4 结束语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总量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第二电力大国。但是,就人均占有的电力来说,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电力的水平,就是与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占有电力1kW的水平,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电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技术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缺电问题,电力建设和节约用电是密不可分的。

上一篇:家庭电气时展展望 下一篇:中压开关柜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