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时间:2022-09-25 06:53:02

【摘要】1.热爱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能促进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人的发展。在集体形成的过程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形成良好的集体舆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有积极意义的。针对这一话题,本文从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责任激励三个方面就“如何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进班级和谐发展”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班集体 激励 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因而,班级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而引导人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投入极大的精力,但收效不够显著,疲惫不堪,甚感困惑。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激励功能,不能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激励功能,无论对教育改革的深化,还是对班集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恰当运用激励机制,适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主动、自愿的动机作用下向所期望的目标更加积极地努力,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使班集体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更好地把班主任的管理思想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行动,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下面我主要谈谈在情感、目标、责任等方面对学生的激励。

一、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尊重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情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是重要纽带。特别是男生,他们一方面重感情,讲义气,但另一方面又不会轻易向人敞开心扉,信任别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因此班主任应深入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真诚的爱,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确为自己着想,从而自觉地听从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我的做法是:

1.热爱学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热爱学生,特别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事实上,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帮助与鼓励。当他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有了这些学生的支持与拥戴,才能使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如本班有位同学有上网的恶习,在宿舍的卫生习惯也很差,还不服从学生干部的管理,明明知道她是位十足的后进生,但在态度上我还要把她当作学优生来看待,丝毫不让她觉得老师是讨厌他的,对她是不耐烦的。为此,对她的错误我并没有一味批评,责怪她或是板着脸孔训斥她,而是以宽容、理解的平常心态多次找他谈心,平时对她充满热情,见到她也是笑眯眯的。有一次她生病,我亲自陪她去医院看病,还护送她回家;我做的一切就是要让她感到老师是关心她、喜欢她,使她产生心理认同。我又通过大量的例子说明上网的危害性,让她知道我们教育她、管她是在帮助她,要积极支持和配合。这样,消除了她的戒备之心和抵触情绪,改变了她自甘落后的思想。我定期跟踪她的情况时,她也不再反感了,班长、团支书监督她时,她也很乐意接受。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我相信通过这种情感化的管理,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

2.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我们班一共有两名男生,但是这两名男生都非常内向,不爱和其他人交流,有什么烦恼苦闷一般不会主动找人倾诉,也不愿向老师反映别人的情况,以为这样是“出卖”朋友。为此,我平时很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同时还通过周记进行间接谈心,解决一些不便直接谈心的敏感问题,我班有位男生早恋,正面直接谈心有所不妥,我就与他多次笔谈,很好地引导这位学生走出了困境。班主任不仅要勤于观察,而且要目光敏锐,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是极微小的情绪变化上感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把握偶发事件的萌芽,及时采取针对性教育和防范措施。实践证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和基本倾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前提。

3.多参与班级活动

班主任应多参加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打成一片,产生情感共鸣,把握好教育契机,以增强教育效果。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对同学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与肯定,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关心热爱班集体,把个人的分散的内动力凝聚成班级的整体内动力,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并由衷地热爱自己班级。校组织的各类比赛如宿舍内务比赛、拔河比赛、会操比赛、歌咏比赛、朗诵比赛等,我都亲自组织学生训练并亲临现场助威,随着各项比赛取得佳绩,自己在学生中牢牢地树立起威信,使得学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动地聚集在你的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我切实感受到了在一个班集体中,真诚友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每个同学的快乐之源,进步之源。毫无疑问,这也正是一个班集体的生命力所在,它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激励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发动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目标和起点之间隔着坎坷和荆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能用奋斗去统一;困难,会使弱者望而却步,却使强者更加斗志昂然;远大目标不会像黄莺一样歌唱着向我们飞来,却要我们像雄鹰一样勇猛地向它飞去。只有不懈地奋斗,才可以飞到光辉的顶峰。”

1.目标要合适

班级目标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设置的目标要合理,目标的难度要适当,要做到树上的果子悬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宜于激发进取心。过高了力所不及,过低了不需努力,轻易得到,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如我在接06级7班时,和学生一起制订出班级的奋斗目标:成为年级优秀班集体。总目标确定后,设置阶段性目标与之相配合,如结合新生军训、数学竞赛、广播操比赛、合唱比赛、运动会、文明班级评比等,提出一个个阶段性奋斗目标。有了定位目标,班级就有努力方向,学生的行为也就更规范,班主任的表扬或批评也更有依据。例如,我班学生都知道我们的体育不行,要在校运会上出成绩很难。所以我们就在入场仪式、清洁卫生、场地布置、会场纪律、投稿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武”的不能出成绩,就在“文”的方面做文章,果然连续两届运动会我班都被评为“精神文明班”,同样是运动会的胜利者。

2.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一致

这样将使个人的行为朝向班级的目标,在个人间产生较强的心理内聚力,共同为完成班级目标而奋斗,使大家了解到只有在完成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平时用不着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就能自觉地关心班级的利益和发展前途。如个人期末评奖的条件是不但学习成绩要符合评奖条件,而且要求评奖学生操行必须为“优”,而多少人能得“优”,取决于班集体得文明班的次数,这不但要求学生个人各方面要做好,而且会监督要求别人也要做好,大家都做好了,集体好了,才能实现更多人的个人目标。

经过师生的努力,目标一步步接近了,我们06级7班逐渐成为年级的甚至学院的先进班集体,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责任心增强了。班集体更有凝聚力、吸引力了。同学们也自然产生出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更会为维护集体荣誉,为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集体成员,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三、责任激励

责任激励是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从责任上激励学生,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可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士气和活力,形成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

管理心理学表明,集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管理工作,能有效刺激与促进各成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因此,应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正如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具体做法是先明确全班同学管理班级的责任及管理办法,制订每个班干部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在管理过程中我还要求班干部、组长、室长树立服务意识,让被管理者觉得管理者是真心在帮他,而不是挑刺、找茬,从而对管理者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进而产生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开展班级工作奠定基础。根据需要,我班在每周一指定一名同学,由这名同学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记录每天的班级管理情况,如早读、清洁、上课、两操、仪表、晚修、饭堂、宿舍、宣传、出勤、好人好事、比赛训练等方面的情况,还指定一些同学做“暗探”,记录违纪情况特别是宿舍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对违纪同学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班级发生的事情,规定班长应尽可能当天通知班主任,以此来掌握班级的动态。班级事务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主人翁意识更强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强。

“激励”是实施班级管理的“良策”,它比被动的管、堵、卡、压方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激励的方式还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适时、适当、适度,这样才能使之为班级管理服务,使班级能按着所期望的目标发展,使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邓素云.巧用竞争激励机制于班级管理[J].班主任,1999,(5).

[2]姜广强.大学班级管理的治教之道[N].人民日报,1999,2,13,(10).

[3]张东山,何仁龙.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M].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4]祝红月.班机民主化管理初探[J].班主任,2000,(8).

[5]余凤凤.在激励氛围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N].中国教育报,1997,11,17.

[6]光.论班级管理中的“方位激励”策略[J].班主任,2000,(2).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找准自己的位置 下一篇: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