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25 06:41:50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

【摘要】新生儿护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其护理质量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承担着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责任,需要对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予以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新生儿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深入分析新生儿护理风险,从生理机能的特殊性、护理差错以及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建立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科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本文围绕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新生儿护理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工作,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伤害和感染。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护理的安全,降低安全风险,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针对新生儿护理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围绕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综述。

1 新生儿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

1.1生理机能的特殊性

对于出生未满28d的新生儿来说,其生理机能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病情特殊且复杂。新生儿机体防御性不高,生理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差,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疾病,其娇嫩的皮肤容易被擦伤和抓伤。加上新生儿无法支配语言和意识,不能表达身体所出现不适症状,难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显然增加了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很多新生儿疾病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造成病情的延误,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1]。

1.2护理差错

正是由于新生儿生理机能存在特殊性,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证护理质量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业务能力的技术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新生儿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和繁琐,护理人员承担着新生儿健康的重要责任,但是工作压力较大,加上其自身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查对和交接的过程中出现疏忽,病房巡视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延误治疗时机。一部分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生疏,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未能达到职业规范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护理风险。

1.3医院护理管理水平不高

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很高的风险,承担着新生儿健康安全的重大责任,这无形当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对于其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护理质量。对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而言,需要根据护理的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安排。但是很多医院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护理管理水平不高,护理人员容易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既不利于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同时也会对临床护理质量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安排和搭配和不合理,难以应对繁琐且复杂的护理工作,无法做到有条不紊。病房和硬件设施亟待更新和完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感染及非感染等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未能有效的予以区别,反而同住一个病房,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容易引发新的疾病[2]。

2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防范办法

2.1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规范进行护理病历的书写,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生儿护理知识,加强技能培训,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提升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冷静的应对和处理突况,不受个人情绪干扰。从细节着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有效诊疗,控制病情发展,进而确保新生儿护理的安全,保证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3]。

2.2建立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

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新生儿护理方案,保证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增进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进而提升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加强对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监测,积极观察其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加强病房巡视,避免出现漏针、烫伤以及窒息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完善医院硬件设施,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降低安全风险。医疗设备需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预防新生儿皮肤发生擦伤、抓伤以及感染。不同类型疾病的患儿需要合理进行病区安排,建立早产儿、感染以及非感染病房,收治患有相应疾病的患儿,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进行保护性隔离。

2.3人力资源管理

科学排班,建立护理责任制度,每一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3~4名新生儿,实现延续性观察,更加详尽的了解新生儿的个体情况,保证护理服务质量。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工作量来进行岗位和工作安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满足新生儿护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医师进行沟通,能够预先想到新生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能够就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方面的优势,避免超负荷工作,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敏霞.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69-370.

[2]侯雪梅.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03):386.

[3]邓莎.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 当代医学,2015,21(29):88-89.

[4]沈甲之.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2):117-119.

上一篇: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