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授古典诗词

时间:2022-09-25 06:28:10

如何教授古典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诗歌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人文素质,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等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如何教授古典诗词,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扩大阅读面

诗歌是一种精粹的文学样式,语言含蓄凝练,富于跳跃性,理解与欣赏有一个从入门到深化的过程。

如果想一会儿就茅塞顿开、心领神会,或者单凭学习教材上少量的古诗词名篇就使自己的感悟能力突飞猛进,那是不切合实际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积累。有条件的话,还可自制幻灯片,并为诗词配上乐曲朗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可定期组织评比,看谁的古诗词朗读的好,背诵得多,看谁的赏析文字写得好,谁的图片设计的巧,乐曲选配的得当,促使学生广泛涉猎,提高其感悟、鉴赏能力。

二、创设情境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词应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真正体会诗词深刻隽永的意蕴。具体来讲,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画图展示、乐曲播放、形象描述、背诵相关古诗词等方面创设情景,感染学生。如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可配上凄婉的古典送别曲或相思曲范读,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于忧伤哀婉的氛围中,感受诗人的幽居苦情、离愁别恨。教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可要求学生先背诵一些熟悉的军旅诗、边塞诗。在相关古诗词的诵读、背诵的良好的氛围中,把学生带入特定情景,更便于学生理解岑参在诗中所描绘的塞外艰苦环境和将士为国戍边无怨无悔的情操。

三、反复诵读

优秀的古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富于音乐美和节奏美,最适合朗读和吟诵,大声诵读才能体会个中的情味。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见吟诵的妙处。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诵读法:初读识字通词,再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以读带讲,读思结合,读议结合,于反复诵读中品味古诗词丰富的内涵。诵读方式也应灵活多样: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默读、配音诵读、背诵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在诵读中营造气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把握诗词的意蕴情趣。多读、多背、多想、多记、应是学习古诗词的最基本方法。

四、比较阅读

古代诗人很重视遣词造句的工妙。有的诗句往往着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因此能千古传颂经久不衰。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品读赏析。替换比较,就是一个极好的教学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应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阔视野,深化理解。比较阅读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是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或是同一题材风格相近的作品。如教学刘禹锡的《秋词》(首句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时可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描绘的是漂泊在外的旅人眼见寂寥萧索的秋景,感受到的也就是秋风萧瑟,凄凉伤感,曲中景象无一不感染着悲秋的情调。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常人悲秋的笔调,用“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抒写自己满怀希望的豪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便会准确领悟诗意,加深对诗词意蕴的理解。

五、延伸拓展

在理解诗词基本内涵后,教师应趁热打铁,巧妙设计延伸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写景抒情的山水田园诗歌,可要求学生改写优美的散文,或者设想如果拍成电视剧纪录片,你打算如何设计画面,选择什么乐曲配音,将你的构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哲理诗、咏史诗、可鼓励学生谈自己的创见。如学了赵翼的《论诗》可让学生谈谈对“李杜诗篇的看法,课后写出短评”。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下一篇:农村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