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25 06:23:20

吉林地区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吉林地区高等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频率都比较高,但是上网内容主要以娱乐和游戏为主,网络在学习中的应用非常匮乏,急需引导和加强。文章通过对吉林地区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吉林大学生网络应用学习

[作者简介]王洪伟(1972-),男,吉林吉林人,吉林医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及应用。(吉林吉林13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立项项目“吉林地区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研究与对策”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字[2010]541号)

[中图分类号]G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73-02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作为培养高级人才基地的高职和大专院校,在网络教学和应用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高校都建设有专用的校园网,有10M~100M不等的与主干网连接的出口,并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同时,在校学生都学习过基本的网络知识,熟悉网络应用环境,上网条件和时间比较宽裕,那么在如此优裕的软硬件条件下,在校大学生的实际网络应用情况如何呢?

一、调查设计

结合吉林省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吉林市作为调查的区域,原因如下:第一,吉林市作为连接省会长春和其他基层地区的纽带,具有更加鲜明的中西部地区的地域特征,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中部地区的网络发展和应用状况。第二,吉林市共有各类高职和大专院校八所,覆盖了文、理、工、医、农等各学科层次,能够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第三,吉林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完全具备实施网络调查的环境。

经过认真研讨,我们确定了如下的调查方案:调查目标: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应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调查对象:北华大学、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和吉林医药学院的全体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所有问题均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参与的同学可以登录到www.topbaby.us进行投票,每个问题每个学生只能投一票,投票结果可以即时查询;投票日期:2008年9月开始至2009年2月结束。我们在设计投票问题时,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环境因素、地区差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兼顾眼前与长远;在实现技术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确保每一张选票的有效性。

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共有2451人参与投票,投票有效率为100%,统计数据如下(只列出得票率最高的和最低的选项):“您通常在什么时间上网?”,晚上和上午的得票率分别为78.5%和1.3%;“您经常在哪里上网?”,网吧和寝室的得票率分别为66%和12%;“您的上网频率?”,偶尔上网和除了实习课很少上网的得票率分别为72.5%和12.1%;“您上网的目的?”,娱乐和创业工作的得票率分别为75.6%和1.7%;“您认为互联网对您的学习有何影响?”,影响不大和没有影响的得票率分别为57.6%和7.8%;“您认为互联网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改变生活方式和态度且有重大影响和有影响但不大的得票率分别为88%和9.4%;“您认为互联网对您的工作和就业有何影响?”,影响不大只是参考和改变就业观念有重大影响的得票率分别为97.4%和7.8%;“您上网时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时事新闻和学习资源的得票率分别为89%和8.3%;“您如何看待网络交友?”,非常钟爱拓宽交友渠道和不会认真与现实差距大的得票率分别为38.5%和13.1%;“您会与网友见面吗?”,不一定和会的得票率分别为42%和27.7%;“您玩网络游戏吗?”,很少玩和经常玩的得票率分别为67.6%和28.7%;“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您的求助方式是什么?”,向老师请教和上网搜索的得票率分别为97.8%和2.4%;“您经常选择哪种方式与老师沟通?”,面对面和论坛博客邮件的得票率分别为97%和1.45%;“您认为网络提交作业的方式如何?”,支持非常好和不好不方便的得票率分别为56.7%和3.45%。

二、调查结果

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在上网动机与心理、网络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地点和频率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晚上(78.5%)、网吧(66%)和偶尔上网(72.5%)三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基本在课后,大部分学生并不经常上网,上网地点通常是在校外的网吧,而不是校内的机房和寝室。我们担忧的是,学生仅有的一点上网时间,都浪费在以游戏和娱乐为主题的校外网吧中,而高校校园网上大量的学习资源将无法为学生所充分利用,难以起到开阔视野和辅助学习的作用。

第二,上网目的、网络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影响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娱乐(75.6%)、影响不大(57.6%)、改变生活方式和态度(88%)和影响不大(97.4%),从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对学生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心理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积极开放的心态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并迅速融入其中,但是,在对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影响,则显得微乎其微。显然,除了上网娱乐以外,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焦点过于单一了。

第三,网络交友、网友见面、网络购物和网络购物的问题得票率最高的分别是非常钟爱(38.5%)、不一定(42%)、从不(88.7%)和缺乏诚信(70.5%),可以看出网络交友已经超越传统的社交方式,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肯定网络交友方式的同时,在是否与网友见面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仍然比较谨慎,并进行比较与权衡。另一方面,对于时下风行的网络购物,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保持了出人意料的冷漠和不信任,这恐怕与处于中部的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学生的购买力偏低和社会的信任度不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第四,学习遇到的问题、与老师沟通的方式、阅读电子文档和对网络提交作业的看法得票率最高的是向老师请教(97.8%)、面对面(97%)、很少阅读(90.5%)和支持(56.7%),很显然,学生在学习方面对于网络的利用程度非常低,而仍然单一的依靠老师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开放性,使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学生对在网络上提交作业的方式,是非常支持的,又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学生是喜欢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只不过我们在网络教学形式和资源的配置上,没有找到十分恰当的形式,从而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调查分析

基于以上统计数据,并结合吉林地区的实际情况,项目组成员经过深入分析研究,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林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大不如前,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同时,整个地区的经济环境、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于开放发达地区仍然比较保守。而处于该地区的各高校必然会受到所处环境的深刻影响,使老师和学生缺乏开阔的视野、超前的思维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这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意识上,就表现为得过且过、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对课内和课外知识缺乏主动、深刻研究的精神,仍然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的终极目标,通过网络拓展学习的思想和意识非常淡薄,在学生的眼里,对于网络的认识,并没有超越当地人群的水平,仍然只是被当做娱乐的工具。

第二,当地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网络教学资源的限制。参与调查的几所高校均为吉林省的普通高校,虽然办学时间都比较长,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相对落后,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科研意识淡薄、科研力量薄弱,并缺少前瞻性的、开放的胸怀和眼光,这直接导致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教学内容的因循守旧,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难以挣脱传统的禁锢,更不用说主动积极地利用网络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同时,我们发现参与调查的各高校,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方面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设施建设不到位,如网络教室配备率低、电脑等上网设备落后、网速过慢等,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在校内上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网络学习资源极其匮乏,除了学校新闻、管理系统、论坛等资源外,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根据学校的特点和专业开发专用的网络教学和学习资源,或者只是简单地把教学课件和教学进度等内容罗列到校园网上,而缺少创新的、有深度的、具有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因此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大学生素质多元化的影响。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大量扩招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扩招导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些学生的智力其实并不适合大学的学习,职业学校或者是技校可能更适合他们,这一部分学生的存在,对学校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同时,学习优劣已经不是判断自身社会价值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对综合素质的考察,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忽视学习的情绪,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唯一内容和终极目标,那么必然会丧失深入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利用网络学习则更是无从谈起。

四、相关建议

造成目前大学生网络利用率高,但内容有用性偏低这种状况的因素还有很多,但非短期内可以改变。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从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要加强和完善高校的网络设施和网络资源,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配置更多更新的计算机,增加网络带宽,优化网络拓扑,充分改善老师和学生的上网体验,为学生的网络学习创造优越的环境。

第二,要资助和鼓励各学科专业按照各自的特点,建立丰富、新颖的网络资源库,并不断充实完善;搭建适合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考虑把网络学习情况计入学生的学习考核体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逐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同时,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应该率先垂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和知识储备,并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学生网络学习的热情,把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从娱乐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

第三,开设专门的网络学习课程,可以采用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和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拓展学习空间。

参与调查的几所高校,具有典型的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特征,调查结果也充分说明了中西部地区高校普遍的网络资源利用和发展状况。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和分析,为其他处于相同或者类似地区的高校,在学校教学和网络资源的建设实施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熙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J].网络传播,2005(3).

[2]李佳国.当代文化变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郑州:河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4]风笑天.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职舞蹈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及有效实现途... 下一篇:音乐学院在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及实现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