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10-26 02:24:58

项目教学的特征及其适应性研究

[摘要]目前,正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被广泛运用推广的项目教学存在被泛化的倾向。文章根据项目教学的特征,对项目教学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不同的学习阶段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运用项目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项目教学适应性策略

[作者简介]蒋述东(1965-),男,重庆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教育。(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2008年教委重点教改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2701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47-02

一、项目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项目教学的内涵。项目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以来自社会生产实践或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最后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在国外研究和应用已很普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近年,项目教学在中国也得到重视。2004~2006年,教育部先后组织900人赴德国学习项目教学。项目教学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推广。其中,工科类专业研究和推广较好,而在管理类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则较少。通过百度、万方数据库、谷歌等搜索,关于工科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类文章较多,关于文科管理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类文章很少。本教改项目主要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对项目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期取得在管理类专业推广项目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2.项目教学的特征。(1)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据。项目教学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把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中,设计出一个个教学项目。在职业教育的项目教学中,教学项目往往是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为了完成根据工作任务建构的教学项目,通常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就可能突破传统课程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甚至可能突破学科界限。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建构学习内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学生可以较完整地了解他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项目教学的学习方式较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而这种意识恰恰是未来工作中十分需要的。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条件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3)学习成果的多样化。项目教学中,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为完成依据工作任务建构的教学项目,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解决任务的不同方案与策略,形成各不相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使学习成果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因此,项目教学评价也是多元化的,评判的标准不是简单“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项目教学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供了条件。

二、项目教学的适应性研究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一种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将教学方法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虽然,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十分有效,但它也是有适用范围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等因素来决定是否选择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应该在何时采用项目教学法。

1.学科类别:工科与文科实施项目教学比较。项目教学在工科与文科管理类学科均可实施,但在项目成果、实施方式、实施环境方面不同:第一,项目成果不同。工科项目教学成果一般是具体的产品,文科项目教学成果一般呈现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想。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工科项目教学实施方式一般以实践操作完成,文科项目教学实施方式一般以研究讨论方式完成。第三,实施环境不同。工科项目教学一般在真实生产环境或仿真生产环境中进行,文科项目教学一般在仿真或模拟环境下完成。

2.课程性质:职业素质课与职业岗位能力课项目教学比较。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课(公共课)、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职业能力课(专业课)组成。项目教学在职业素质课与职业岗位能力课中均可实施,但在职业素质课与职业岗位能力课中实施项目教学存在一定差异:第一,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度不同。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与职业能力课(专业课)相比,其理论性更强,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不够紧密。职业能力课(专业课)内容则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紧密,更符合项目教学内容的要求。第二,开展项目教学时机不同。职业能力课(专业课)的项目教学基本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其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穿插在项目教学里进行。高职专业基础课开展项目教学,如果是简单的小项目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如果是较复杂的大项目,一般在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采用项目教学的效果最好。第三,开展项目教学的数量不同。职业能力课(专业课)内容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紧密,可以大量开展项目教学。职业素质课(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比重更大,开展与实际职业岗位联系的项目教学数量相对较少。

3.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项目教学比较。一般来说,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等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包括经验及策略等知识。“事实与概念”解决“是什么”,“理解与原理”解决“为什么”,“经验”解决“怎么做”,“策略”强调“怎样做更好”。传统的课程教学传授的主要是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等陈述性知识,让学习者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以行为导向为特征的项目教学,强调的是做中学,学生学到的主要是经验、策略等过程性的知识,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知识类型的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保持、迁移就可能有不同的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可能相同。一般而言,陈述性知识适用于讲授式教学,程序性知识则更适合以活动教学形式进行的项目教学。

4.学习阶段:新知识习得、知识巩固、知识运用阶段教学方法比较。皮连生综合各家认知学习理论,从知识的分类和学习的阶段两个维度考虑,提出了一个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把知识学习阶段分为新知识习得、知识巩固和转化、知识迁移和应用三个阶段。在学习的三个阶段中,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知识习得阶段,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知识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知识仍然是陈述性,通过复习,知识结构进行重建和改组,使之达到巩固和清晰,为运用做准备。另一部分为程序性知识,以概念和概括性命题形式出现,经过变式条件下的练习、反馈和纠正,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办事的技能。知识学习的第三阶段为应用阶段,在知识的迁移应用阶段则可以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

5.学习方式:项目教学与合作学习、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的不同。项目教学中包含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或仿真的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活动、情境是构成项目教学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能单一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方法。只有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及其优化组合,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生.项目学习——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3]肖胜阳.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上一篇: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人格特征调查研究及启示 下一篇:高职高专“纳税筹划”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