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25 06:07:30

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条件,探讨预防措施及静脉炎发生后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

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的5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并发静脉的患者,实施及时的防护措施,总结护理对策及结果。

结果:护理前,53例患者静脉炎为1级9例(17.0%)、2级29例(54.7%)、3级15例(28.3%),护理后,53例患者静脉炎的级别为0级34例(64.2%)、1级18例(33.9%)、2级1例(1.9%),护理后0级静脉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

结论: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发生静脉炎应尽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来提高本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化疗静脉炎恶性淋巴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化疗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动脉灌注、静脉给药、温热灌注化疗、门静脉给药等方法,临床主张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心理、经济等原因而不愿意采用深静脉置管治疗,目前静脉给药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途径。化疗药物致静脉炎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静脉炎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的53例恶性淋巴瘤化疗并发静脉的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35~61岁,平均(48.7±4.5)岁;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ABVD方案。

1.2诊断标准。静脉炎诊断参考1990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指定的静脉炎诊断标准,将静脉炎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无静脉炎发生者为0级;静脉输液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者为1级;输液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者为2级;局部红肿或水肿、疼痛、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者为3级静脉炎。

1.3护理措施。

1.3.1预防性护理。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热情的态度接近患者,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好健康教育及宣教工作,以合适的语言与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静脉输液有可能引起静脉炎,对于无深静脉留置管禁忌症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建议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或者外周静脉导管留置。

1.3.2静脉穿刺护理。熟练的静脉穿刺技巧是防治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静脉注射尽可能选择前壁近心侧静脉,应避免手背、关节附近等部位穿刺,避免在同一个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成功后输液通畅无外渗方可静脉输入化疗药品。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或外周静脉中心导管置管可预防静脉炎,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静脉穿刺技巧,从根本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3.3早期护理。化疗发生静脉炎应早期发现、早期护理,治疗过程中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将输液针尖拔出,抬高患肢并制动,及时冰敷,并用氢化可松外敷,2次/d,连续5~6d,如果患者仍然感觉疼痛,可酌情使用溃疡贴、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做局部封闭,以便保护血管。

1.3.4静脉炎的综合护理。确诊为静脉炎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后,还应进行综合护理,如果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后,原穿刺部位的症状冷敷3d后仍无改善,应考虑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及时通报医师进行处理,细菌性静脉炎者应做血液培养,护理人员协助医师从其他静脉及导管内抽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化脓性静脉炎应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应按照规定操作,避免消毒皮肤对细菌培养产生影响。对疑为化学反应者,须参照静脉输液协会制定的记录方法进行及时记录,详细记录可供临床判断及治疗。如果局部肿胀严重,给予50%硫酸镁湿敷可帮助消除肿胀疼痛,20min/次,4次/d。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本组53例患者静脉炎的级别分别为:1级9例(17.0%)、2级29例(54.7%)、3级15例(28.3%)。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后,53例患者静脉炎的级别为0级34例(64.2%)、1级18例(33.9%)、2级1例(1.9%)。护理后,0级静脉炎的比例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化学药物静脉输液是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非恶性肿瘤疾病的输液患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恶性肿瘤容易出现继发性高凝状态;化疗中反复静脉穿刺容易对血管造成刺激、损伤;化疗药物大多为强酸、强碱、高渗性药物,可造成局部组织毒性,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致使血管变硬、弹性变小;化疗药物造成组织因子释放及纤溶活性受到抑制。化疗并发静脉炎是恶性淋巴瘤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及时防治静脉炎引起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本科室加强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临床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首先,加强对护士的工作技能的培训,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本科室的护理人员能够运用专业技能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正确评估,有计划地选择血管,交替使用左、右上肢静脉,对于老年患者、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应灵活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动作要求达到准、快、轻,降低患者的痛苦。化疗期间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等异常情况,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静脉炎进一步发展。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化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不断提高本科室的护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吕玉芳,林金香,王晓珍,等.湿敷在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91

[2]吴显和,赵世英,魏昭荣.化疗患者静脉系统保护[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44-45

上一篇:浅谈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主要策略 下一篇: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