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罪 神光沐浴

时间:2022-09-25 06:05:03

摘要:弗氏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奥康纳的短篇小说《瘸子应该先进去》,谢帕德内心矛盾挣扎最终在暴力的打击下自醒实现自我超越的救赎,接受神恩的光辉。

关键词:人格三重结构;神性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74-01

虔诚的天主信仰、美国南方独特的地域使奥康纳在作品中呈现了形形的畸形罪人,其背后蕴含着深邃的警世主题。这些充满了人性阴暗面的虚伪自负、乖戾残酷的罪人在突如其来的暴力打击下豁然醒悟意识到自身的不自足渴望获得救赎。弗洛伊德在1923年提出的“人格三重结构说”指出人的心理过程是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并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揭示人性的本质及潜在的危险。《瘸子应该先进去》中的谢帕德就在“本我”欲望的驱动下自我建构了一套“科学理论”试图重新塑造孩子,在“自我”的限制下与魔鬼少年约翰逊展开斗争,最后在亲生子诺顿死去的暴力打击之下走向“超我”,意识到人性的缺失需要神圣的救赎和恩典,完成了罪人堕落-暴力打击-神性救赎的心路历程。

弗氏认为“本我受本能的驱使,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①《瘸子应该先进去》学校教员谢帕德自我建构了一套以“性格成分”“防御机制”等俗世哲学为前提的现代教育理论,企图对从小生活在蛮荒之地未受过现代文明教化、满脑子根生蒂固神学思想的约翰逊重新塑造。他对刚失去母亲的亲生儿子诺顿不闻不问并将心思全部花在约翰逊上。内心深处的本我,就是精神活动无意识部分里的欲望和冲动,促使谢扭曲地把自己的虚荣心成就感空洞地建立在重新塑造约翰逊的思想之上,并且强迫自己十岁的儿子诺顿“要学会分享,你要想想为别人作什么就不会想你母亲了……”②他在架空的理论中需求自我心灵的满足安慰就特意进行各种文化教育,然而一切的教育和归正都使约翰逊产生了更大的逆反心理,并坚定了完成老人遗命的信念―给诺顿施洗。谢疯狂地陷入“本我”之中无法自拔,依据“快乐原则”为了达到自己空想中的目的抛弃亲子、倾其所有投向一个顽固不化的、被严酷神性思想观念束缚的孩子身上,注定是一场悲剧。

弗氏认为,“自我(ego)处于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把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使之遵循现实原则,以换取本我的安全和成功。”③谢在本我促动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后意识到约翰逊黑洞似的心灵完全被基督的神性思想占满,完全拒绝他的“帮助和拯救”。这个笃信基督的魔鬼少年意识到谢的虚伪假善就变本加厉的以惊人的恶行向其报复。约翰逊打劫和偷盗就是要揭穿谢假冒虚伪的本质。 “现实原则”迫使谢在又一次打击下的依然信任孩子,于是他继续把自我的意志强行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把自己坚韧的镣铐带在孩子的臂弯上。然而约翰逊选择了“把《圣经》的书页撕下来向旧约的先知一样吞掉”④,以此为肚腹的食物、心灵的满足;选择了被警察带走,呐喊着“我就是要拆穿你这个冒牌耶稣的假面具。”⑤谢不停地在怀疑信任中徘徊,就滞留在本我和自我矛盾中相互抵制,相互冲突中。最后谢放下了“本我”想要重塑恶魔的宏大理想,承认“我失败了,不过这是个高尚的失败……”

弗氏认为超我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映,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循社会道德准则,超我是本我的压制者,依靠的是“求善原则。”⑥谢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说“我对自己无可指责,我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无私的,唯一的目的是要用正当服务拯救约翰逊。”⑦他的良心使他突破了自我的限制和冲突,意识到自己一切的努力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对诺顿疏忽产生的愧疚感和缺失的爱注入了他的生命,超我使他脱离了本我和自我的羁绊进入超越的领域就是神圣纯洁的精神层面之中,他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罪恶的灵魂“一直以来都像个饿汉,用善行义举来填补自己的虚空,用漠视亲子来喂养自我的幻想。”⑧悬在房梁上飞向宇宙在天堂与母亲相会诺顿的尸首给长期以“救世主”自居,努力利用自我建构的荒谬理论来改造社会谢帕德一张鲜明的判决书。谢也在亲子惨死暴力的打击下实现了“求善原则”,意识到人性的缺失和不足,完成了自我超越的过程,最终走向神圣救赎之路。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相互作用、相互压制使意识到了人性黑暗堕落的本质实现了超我指导自我,战胜本我,转向神的恩典和救赎,完成了心路历程终极的探索。奥康纳创作的宗旨就是唤醒逝去的信仰、罪人获得神性启示沐浴到上帝之爱。

注释:

①③⑥朱刚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②④⑤⑦⑧弗兰纳里・奥康纳.主万、屠珍译.公园深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参考文献:

[1]刘烨编译.弗洛伊德心理哲学.九州出版社.2005.8.

[2]董衡等著.美国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

[3]Fitzgerald,.Sally.ed. The Habit of Being[M].New York: 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79.

上一篇:论可持续设计伦理观念 下一篇:浅谈平面广告图形创意的共性和个性关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