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设计伦理观念

时间:2022-04-26 10:31:55

论可持续设计伦理观念

摘要:可持续设计不同于环保设计是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界自觉的反省和伦理责任的承担。自然有其独立的价值,人类的幸福观不能绝对中立。如果说伦理是幸福的生活方式,那可持续设计伦理就是为人们可持续的幸福观和生活方式提供改变机会的观念。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伦理;幸福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68-01

谈到可持续设计的时候,人们会联想到环保设计,可持续设计是对环保设计的进化完善,也与环保设计中包含的设计师社会责任一脉相承,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对一件产品的关注还是对一个更大的解决人类问题的系统方法的关注。米兰理工大学曼兹尼教授的诠释是这样的,“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和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与‘环保设计’不同,可持续设计对‘解决方案’的寻求主要是针对整个生产消费循环,而非只侧重于生产方面。它讲求利用系统式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例如以洁净的衣物去取替洗衣机的需求。”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方案的策略设计,它指向的是整个生产消费系统,而不仅仅是生产方面,它讲求利用系统式的产品与服务整合和企划,以效用和服务去取代物质产品为最终目的。可以看出这个定义从产品为导向转向了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

那设计和伦理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为设计的定义是“设计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物品、过程、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预设了设计活动是可以在一系列的可能性之中做选择的,即自由和空间是设计的基本特征,与设计同时存在。在这样的选择空间中,会有好的选择和坏的选择,若说与好坏或对错相关的道德准则就是伦理,那设计师职业本身面临的选择实际是一场伦理选择,设计师实际做出的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导向,可持续设计本身就包含着伦理的价值判断,可持续这个定语已经表现了设计的偏向。

在设计界最早提出设计伦理的是美国的设计师维克多・帕帕奈克,他提出的设计要对环境的恶化负责这一观点,将新的元素带入了设计的语境,他还呼吁应关注自己从业领域之外更大广阔和真实的世界,因为那才是问题和表象的真实根源所在。而实际上设计行业在西方社会产生之初就充满了伦理上的支撑,当时的怀抱着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的设计师们在欧洲各国进行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和实验,直到美国开始了为企业服务的工业设计运动。但无论主观的伦理动机多好,客观来说,设计在这一世纪以来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消极的,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幸福的观念发生的误解。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就是追求幸福的方式,造成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和环境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主流的以物为基础的幸福观念,当人人都追求同样高物质消耗的“更好”的生活的时候,可以构想两种极端的后果,如果实现,那么地球生态资源无力承担,如若不实现,人类的矛盾冲突也会加剧。

谈到如此主观的幸福,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层面的伦理问题,就是如果要求这个社会来肯定或接受某一种幸福而不接受另外一些,就会给其他人强加一些价值观,这样是否就没有尊重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目的的权力?亚里士多德并不如此认为,作为目的论者(Teleological),他认为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绕不开判断这个事物的目的,不可能对事物保持绝对中立的状态。设计的价值也不是中立的,设计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面前,需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非问题的一部分。在2010年CUMULUS上海大会上与有明确价值取向和针对性的DESIS签订了正式的战略合作联盟,这可以看作全球的设计朝向可持续设计的重要转身。

不光从自然的破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这一角度,自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印度教、佛教和道家都认为自然和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不是从属于人类,供人类操作和控制的事物。而柏拉图的二元论认为外部世界为真实世界的影子摹本,真实的世界在“理念”之中,人的理性可以使人进入真正的理念世界,因为认为人类独立并优越于外在的世界和自然。这样崇尚理性和推理也使科学和科学进步成为可能,但是也正是在科技的力量大到前所未有的、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时候,人们开始从极端的自我膨胀,开始意识到科技的边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并在各个专业领域得到研究,包括在设计领域。

当前“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观念和路径,新的幸福观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应该建立在社会文本和综合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基层社会创新是转变幸福观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由此,可持续设计的伦理观念是设计师重新反思和定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承担自己的伦理责任,通过产品服务系统设计和策略设计为人们可持续的幸福观和生活方式提供机会的观念,设计和设计师能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梁町,曼梓尼. 持续之道:中国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设计与探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49.

上一篇:石鼓文书法气息新探 下一篇:超越原罪 神光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