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垃圾”浸透贪婪

时间:2022-09-25 05:53:54

“IT垃圾”浸透贪婪

观点

中国互联网广告概念股分众走进今年“3•15”反面典型中,引出了一场对垃圾短信的声讨战。互联网上不缺少垃圾,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就是典型例子, IT垃圾背后其实是一双双贪婪的眼睛,是各种利益做怪的结果。

和去年大红大紫的“非著名 相声演员”郭德纲相比,今年“3•15”垃圾短信成了可乐王。当中国手机用户超过两亿时,当手机比互联网更加普及时,短信与互联网的互动,让众多商人将短信看成利润丰厚的一块大蛋糕。同垃圾短信可以一拼的要属垃圾邮件,虽然我国第一垃圾邮件大国的帽子已摘,但垃圾邮件和短信相比,后者明显普及程度更高。同垃圾邮件相比,垃圾短信一直不是省油的灯,差不多每个手机用户都会每天收到几条。

垃圾短信的火,首先“火”在其收费和由此设下的各种收费陷阱。垃圾短信使移动通信供应商们与增值服务商们赚得盆盈钵满,而这些钱本应该属于不知情的消费者的。和邮件相比,短信的历史要算孙子辈的,但短信来势凶猛。1971年,雷•汤姆林森通过@符号完成了第一封邮件后,其势便一发而不可收,但发扬光大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后; 短信要年轻得多,直到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才在英国沃特丰诞生,短信迅速在各国蔓延的时间是在7年后的1999年。近几年短信的发展势头更猛。因为和邮件相比,短信创造的真金白银确实是爷爷级的。

其次,对用户私人信息的轻视,是造成垃圾短信泛滥的另一原因。电信供应商与增值服务商合伙,把消费者的私人信息或多或少地泄露。在这个层面上,短信如果免费,可能还要凶猛。在这方面,电邮做得稍好一些。难怪电子邮箱的大佬Yahoo近来虽然还是电邮霸主,却落得个不情愿却仍然不得不面对被微软收购的命运。邮件现在的第一要务还是“收费”,既然不能直接硬生生地向用户的邮箱要钱,那么研究怎样创造现实的财富,对邮件是个关键,至少公司的道德底线是不能利用个人隐私赚钱。因为如果置个人隐私于不顾,公司或个人完全可以靠垃圾邮件来发大财,被业界称为“垃圾邮件之王”的美国男子罗伯特•阿兰•索洛威(Robert Alan Soloway)是最好的例子。从2003年开始,罗伯特利用无数台纵的“僵尸电脑”散布了不计其数的垃圾邮件,也为其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近来要面对检察机关电子邮件欺诈、电话欺诈和未能申报收入税三项犯罪指控,将面临最高达20年的牢狱之灾。其实,IT的短信和电邮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但选择了开放的互联网和相对独立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出现了稍许的不同,但都不缺少利用这些特征去发财的人们,这可能也是IT垃圾不死的一个原因。

由于IT技术使拷贝异常简捷,也使现实中不可能的事,在电脑上可以轻松实现。而在利益驱使下,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力,使得欺骗出现、垃圾横行。分众走进今年“3.15”反面典型的教科书并非偶然,垃圾短信与垃圾邮件之所以屡禁不止,正因为IT垃圾背后其实是一双双贪婪的眼睛,是各种利益做怪的结果。

上一篇:低价电脑变身成新宠 下一篇:惠普中国发威 剑指老大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