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整理 有效提升

时间:2022-09-25 05:34:37

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而言,是在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复习。希望学生能通过有效的回顾和有序的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连成线,结成网”,使学生可以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相信学生也期望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整理或“模仿整理”地方法,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学习体验中,能初步体会“知识梳理”的一般方法,以培养学生后续自主复习的能力。这种方法的获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教材、回顾知识。在对知识整理前,老师首先建议学生自主阅读要整理的章节,回顾所学知识,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点。由于一个单元所容纳的知识点较多,有些知识学生学过的时间较长,可能会被遗忘。因此,此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再现,弄清本章节的知识点。

2 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一个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记忆或许是间断的、不完整的。就算是看了课本,一个孩子也未必能全面的理清一个章节的知识。但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或许你的一言、我的一语,就在这样相互的补充和纠正中就可以把一个章节的知识完善和集中,甚至于把知识问的关系理的更清楚。

3 提供载体,触及回忆复习的兴奋点。复习课时,教师要切记不要仅对知识进行教学。相反,为了唤起学生回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积极搭建平台,寻找学生复习的兴奋点。也让学生对老调重弹的旧知有了新鲜感。

一、我们需要怎样的复习?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整理方法?

(一)抓主线,以核心概念连接主要枝干

每一章节中,概念名词很多,而且概念的数学味比较浓,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学习这些概念需要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如何建构这些逻辑结构,单纯依靠学生自身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有些困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作为整理的主线,带动重要的枝干,以此来实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自主建构。

(二)纵横交错,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紧紧围绕主线,将本章或本学期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并把他们逐一分类。其次找到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这些点点星星的知识串串成线,构成一个知识网络图。即“竖成线,横成片”,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二、有了方法,复习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有了方法,我们还要明确复习课的功能。那肯定是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整理过后我们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练习,逐一突破联系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主要做到:

(一)对症下药,打开死结

主要有这样的几种形式可供大家参考:

1 疙瘩,我们一起来解。比如:吴老师今天设计的填空: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等等,这些都是要求记住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难绕的概念,比如:质数都是奇数,奇数都是质数等一些死结题目,让学生明白这样说为什么不对,怎么说就对了,换种说法该怎么说?

2 错误会诊,请你订正。比如在图形的面积复习时,设计一些学生容易错的不对应的题目,或者求面积没有除以2的题目,让大家一起诊断,一起修改。

3 预防错误,请你提醒。比如说做某一类学生容易错的题目,你有什么好办法?比如:在简便计算28×(79+21)=28×79+28×21时,老有学生做成28×79+21,这一类的简便计算,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得有位学生说:就像你出门碰到两个手拉手的好朋友一样,你要分别和他们握手。多么形象的记忆,相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省去很多错误。

(二)放远眼光,求联不求偏,着眼于应用发展

孩子们的弱点还是有共性的,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基础知识学的挺不错的。但是综合应用知识就很弱了,即提取知识的能力很弱。碰到综合题就无从下手,许多老师将这些归罪于练习量不足,于是就训练大量的难题偏题。不可否认,这些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未必效率很高。所以练习的设计千万要遵循求联不求偏的原则。从基础入手,设计一系列综合应用练习就够了,关键是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者必须充分运用,而且高度重视在整理与复习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责任编校:蓉莞)

上一篇:基于SDO的异构数据存取技术研究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