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是学习重要的一条途径

时间:2022-09-25 05:24:31

积累是学习重要的一条途径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现我就谈谈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所做的积累工作环节。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词汇积累

一、积累词汇

这是一项夯实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的基础工程,犹如修好高楼大厦的基脚。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要求的:学生初中一进校就必须备齐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就去向这位不说话的好老师请教,并能做到随时地请教。在查看工具书的时候,要像串铜钱一样,成串的理解、记忆,如查“心有余悸”一词,就把所有带“心”的词语都看看、记记。在班上,我要求每天由一名学生利用黑板一角书写一个成语,并在课前引领全班同学来朗读,记忆,造句,说话,一并检查学生平时的练字情况呢。每期坚持举行一次文字基本功检测比赛,对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这也让后进生找到了自己语文学习的薄弱之处,鼓励他们下来之后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只有学生积累的词汇丰富了,说话、写文之“炊”才不愁无“米”。

二、积累语句

文字并不等于语言,要想学生“下笔如有神”,还得让学生通过读书领悟和课堂深化上所学的为文之道,向他人、向生活学习语言,博采诸家,“取益于众”,借鉴别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丰富自我的语言内存。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每周用专门的阅读课来做,初一、二时可摘抄佳词妙句,初三时可多写读后感,字数都在五百字左右。同学间的作业要相互传阅、欣赏、借鉴、评价。从效果来看,刚开始时学生会觉得是一种任务,到初三时,他会把这项工作变成一种自觉,看到好的文段就不禁手痒、心痒了。可以说,这项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文化、人格、心理、语言等都是一种极好的熏陶,让学生培养起了一种终生受益的好习惯。

三、积累感悟

积累不仅是知识才能的量的增加过程,还应在此基础上有一个到质变的过程,正如荀子说的“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所以真正意义的积累是用生命、用心灵来完成的,要让学生通过感悟来沉淀语文学习的内蕴,从而又完善自己的生命。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便在教学的时候注重了学生对课本的超文本演练,对于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有时也和学生一起讨论。

如学了《春》,老师让我们想象自己变成春天里的一种生物。“我想做一只青蛙──我就可以不冬眠了,到水里快活地游,到田野里去捉害虫了……”“我的书掉在地上被同桌踩脏了,他向我道了歉。思──我应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但决不原谅自己犯的错误。”这就是优质积累的表现。“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通过这样的积累,我们一定能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充满灵性、富有创造、有发展潜能的人,我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承也后继有人了!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学生体验──《春》教学浅探何谓体验?体验不同与一般的经验。德国学者伽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是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在状态。”所以在文艺心理学中,体验的含义是指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体验,如何去体验是很有必要的。体验是个体生命的行为,属于生命内部的情感活动,所以它能使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生命性,并导致其深层意蕴的发现。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首先要能理解作品中作者的体验。

现我就以《春》一文的教学,来谈自己如何开发“体验”资源,注重了学生的独特理解的。作品中的体验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忘我式体验,“物”“我”的同一境界,表现为艺术的移情。在《春》中,朱自清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了事物中去,使所写的事物像我们的朋友那样亲切有趣,逼真生动,更接近于我们的心理,使我们易于理解。这一点又更显著地表现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中。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句,作者把他的情感置于万物之中,所以春天到来时万物都是满心地欢喜,开始复苏,像把眼睛睁开了似的。这样写,我们不仅感觉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也使他笔下的“一切”都具有了生气勃勃的活力。忘我体验也表现在作者含情的描写和叙述笔调中。如文中说:“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如果作者不喜欢春天,没有把自己放到春天中去感受,又怎会写得出春天草地上人们的活动,又怎会感觉到风的轻柔,草的柔软呢?二是反刍式体验,即把自己先前没有诗情画意的感觉、感受隔段时间再拿出来体验,换一个视觉,当经历的“功利”色彩淡化或消失后,我们往往就能获得美感价值和诗意。

《春》是这样来写春雨的:“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在春天里,雨是常见的,它绵绵无绝期,给人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且总让人的心情阴郁、烦恼。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作者也有,但他对此再度体验后,有了独特的感受,发现了雨的诗意世界,烦恼变成了清新和愉悦:雨是天空中微风斜织的网,网住了世间万物,让人们的房屋都腾着一层薄烟,它的细密柔亮,也是不同于任何季节的。

任何一部作品都少不了作者的体验,理解文学作品也离不开学生的体验,要写好一篇文章更不能缺少体验。学生如何体验,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之后能形成他们的一种自觉,于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就有更多的涵蕴和沉淀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