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探析

时间:2022-09-25 04:30:23

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探析

摘要:在世界古代文化遗产的殿堂中,中国古典园林无疑占有重要的―席之地。长期以来,中华大地的地理、风土、文化孕育了灿烂的古典园林,赋予它与世界其他文明国度的园林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今天,留存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古典园林实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构,经历了数万年的风雨沧桑,仍旧以其丰富多样的类型、样式,独特鲜明的风格、形象令世人瞩目,并带给人们极大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形象特征 物质要素 山水景观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了自然式园林的发展主流,与西方规则式园林在布局方式、形象面貌上完全不同。从总体上看,既没有严格的轴线、笔直的道路,也很少有形状规则的水池、喷泉、雕塑以及修剪整齐的绿篱、树木和草地。今天,留存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古典园林实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遗构,经历了数万年的风雨沧桑,仍旧以其丰富多样的类型、样式,独特鲜明的风格、形象令世人瞩目,并带给人们极大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本文主要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人工摹仿自然山水、表现理想化的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要特征,营造出曲折幽深、林木葱郁的环境意象,运用山石、水体、建筑、植物等物质要素创造自然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独特鲜明的园林艺术形象,并因为地域广大、自然条件多变而呈现出缤纷多姿的类型、样式。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各种物质要素的和谐统一

通常山石、水体、植物、建筑是组成园林的主要材料和基本物质要素,它们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反映了园林的外观形象,其中,山水植物是具有自然气息的要素,建筑则属人工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它们相互配合,不可或缺,共同作用,构成一幅幅完整和谐、赏心悦目、千变万化的风景画面。古代时期,不管是皇家苑囿还是私家宅院,都通常采用中轴纵向进深布置,规则而严整,表现出尊卑长幼秩序,而古典园林的布局却十分自由萧散,追求曲折幽深的意境,景物布置疏密相间,虚实相映,高下相称,极尽变化,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和谐之美(图1)。

图1:中国古典园林的物质构成要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2、自然山水景观的表现主题

中国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自然山水画。神州大地,山川形胜,景象万千,成为造园创作的蓝本和不竭的源泉。长期的发展演进,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表现主题的造园风格和创作方法。山石与水体构成园林的基本空间框架,也成为构园造景的主体景观。它们既表现为峰峦洞谷、悬崖峭壁或江河湖海、池塘潭瀑,也表现为平板冈埠、假山峰石或清泉小井、溪流山涧。在典型的园林布局中,山水景观常常是观赏的主要对象,空间视线的集中处,建筑与植物点缀其中,完善了山水景观的整体形象,也营造出蓊郁苍翠的山林气氛。

3、变化丰富的样式风格

中国疆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显著,加之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古典园林在保持鲜明独特形象的同时,呈现出丰富变化的样式和风格。古典园林按使用性质大致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自然风景园林等若干类型。从地域上看,则有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等区分。其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成就、特点和面貌的当属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它们各具特点,装饰精致,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丰富变化的风格样式。

4、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倾向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形象因自然、地域、性质的不同而表现得丰富多样,然而就具有代表性的北方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来看,在表现形式上均带有部分程式化的倾向。这种程式化倾向与历史文化背景的相同,造园理念、审美情趣及构园造景手法的相似和固定不变的物质要素,包括材料、做法等同一性有密切关系。如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表现,自然山水的造景主题,赏石的趣味,叠石的技艺,天然形态不事修剪的花木等。其中,建筑形式的程式化对园林的影响尤为突出,如北方皇家园林内的建筑,无论大小,其用材、构造、做法均出自宫廷营造法式,江南园林虽遗之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其视觉形象多为青灰钻刻、磨空门窗、漏明粉墙。出入于不同的园林,建筑假山等景物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充分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程式化的形象特征。

三、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它所体现的自然风景式风格,是以人工景观达到自然美的典范。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造园审美评价的标准,是对古代园林艺术表现自然美的集中概括。蜿蜒弯曲的道路、苍翠荫郁的林木、绰约多姿的亭台楼阁,充分体现了古典园林的理想模式,也体现了园林的形象特征,它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美好记忆,仿佛置身于天堂之中,这就是古典园林给人们带来的最好体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污水管道防渗漏技术 下一篇:论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