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舆论监督,凸显人文关怀

时间:2022-09-25 04:29:54

强化舆论监督,凸显人文关怀

近期全国各地新风劲吹,各大主要媒体也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之势。中央媒体率先垂范,开启了以“短、实、新”为标志的新闻新风尚。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精英汇聚的媒体重镇,广州的纸媒率先感受到春江水暖,力行维新,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舆论监督“掷地有声”,舆论引导“有的放矢”

目前,中国已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和发展的关键期。然而,转型中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因此,新一届领导人亮相不久便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以回应群众的期待。针对全民关注的反腐问题,在今年的中纪委全会上,同志表示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在这种改革氛围中,身为“无冕之王”的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自然责无旁贷。一直以来,有力的舆论监督是“南方”报系的重要特色。在改革新风鼓舞之下,广州纸媒更将舆论监督的传统发扬光大,以铁肩担道义的情怀,直面现实,勇揭疮疤,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让阳光洒在每一个公民身上。

《南方周末》自创办以来,以深度报道著称。其调查性报道和评论总能准确地抓住社会热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深度分析评论,但又不乏人文情怀。例如,针对今年年初河南兰考火灾造成七名弃婴死亡的悲剧事件,国内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但所涉及的层面较为单一、浅显,多数集中在对火灾情况的描述、社会对弃婴收养人袁厉害的质疑等方面。对这一涉及救助制度缺失的社会性事件,《南方周末》展开了广泛深入的采访调查,发表了题为《那么多的爱 那么少的钱》的深度报道。文章开头以“故事化”的写作手法重现了火灾现场的痛心一幕,并以此作铺垫,将袁厉害踏上收养弃婴之路的始末娓娓道来,让读者从细微的描绘、人物的刻画中看到酿成悲剧的缘由,从而将舆论监督的矛头指向孤儿救助制度的缺失。在冷静理性地叙述之余,整篇报道始终不曾离开对袁厉害本人和弃婴们生活遭遇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此外,《南方周末》还将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教育、环境、吏治、司法等社会热点领域,连续刊发了《谁在为高等教育埋单?》、《雾霾溯源,法律不应是“花瓶”》、《既是人大代表,又是政协委员?过渡性的政治安排》等文章,体现出舆论监督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在社会转型期,除了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黑暗之外,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舆论浮躁,戾气充斥。在这种舆论环境中,一些广州纸媒不回避热点问题,但更强调建设理性,实现了舆论引导的有的放矢。例如,近段时间城市雾霾问题成为各大媒体热议的话题。舆论猛烈批评预警体系滞后、地方官员不作为、油气质量低下等问题。而南方都市报则发表了《走出雾霾,用行动让人民看到生态文明希望》的社论。文章在肯定舆论反映的问题后,又从更深层面指出,空气质量的下降是源于我国高能耗增长的发展模式,从而道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仅如此,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广州纸媒分别发表了《坚持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废劳教彰民权,要果断下大决心》、《改税负繁重局面,亟待全方位税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关键在“方案”之外》等涉及多方面改革的文章,努力营造改革共识。特别是在反腐问题上,更是凸显出建设理性的特色。新年后,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刊发的《惩治违规户口要拿出反腐决心》、《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反腐”不容再等》、《反腐立法,期待广东先行先试》、《把权力关进笼子,把权利放出笼子》等反腐社论,紧扣改革主旋律,突出反腐紧迫感,在将高层领导的改革决心传达至民众的同时,也将普通百姓的改革期待表露无遗。此外,南方日报还专门开辟了名为“防腐前沿”的版面,报道各类反腐成果。在这个矛盾尖锐期和改革攻坚期,广州纸媒凭借旗帜鲜明的舆论导向,为重振信心、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主角“聚焦草根”,新闻视角“下接地气”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八项规定”虽非专门针对新闻工作,但与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的“三贴近”、“走转改”的号召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两者与现今的“八项规定”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原则,即以踏实的脚步走访基层,以平实的视角观察生活,以朴素的文字记录事实。正如穆青所说:“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

主题的确定作为新闻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作品的价值导向。如今翻开广州的报纸,越来越多的基层“草根”成了版面的主角。

例如,元旦过后,南方日报策划了主题为“百姓有梦”的系列报道。其中,《“是时代梦想助我改变一生”》的报道讲述了优秀教师韩亚兰为实现儿时的“上学梦”,冲破重重阻碍,最终在改革的春风中圆了梦寐已久的“大学梦”,从此成为人民教师的追梦历程。如今,他正倾尽全力为学生构筑梦想的摇篮,为广东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人才。同样,退休医生吴凝华、患病女作家旻旻、公路养护标兵谭志明等广东地区的平凡民众,也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追梦事迹,点点滴滴描画出他们心中五彩斑斓的“中国梦”。

又如春运,这种“罕见的人口大迁移”,历来都是媒体春节报道的重要主题。在春节返乡的大军中,大多是外出离家谋生的务工人员。他们常年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奉献着,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但今年广州纸媒的春运报道中,这些曾经的“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春运期间,南方日报策划了名为“春运倒计时”、“聚焦2013春运”的专题报道,提供各类交通路况信息,记录春运途中的平凡故事。其刊发的《回家路上累了,请您歇歇脚》、《回家,无座也开心》、《舌尖上的春运》等报道,给予弱势群体极大的人文关怀。此外,广州日报也策划了“春运60周年”系列报道,《冰雪危机中筑起“铁血防线”》、《当年火车站太乱都不敢让老婆来看我》、《昔日坐“大篷车”回家,请把我踹进去》等文章,帮读者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春运记忆。不同的行李、一样的情怀,从细微的变化中探寻发展的轨迹。

新闻视角的选取,作为新闻生产中的另一道工序,也与新闻作品的质量息息相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新闻视角的选择不同,所呈现的新闻内容也会各不相同,从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会存在差别。

在省市两会召开期间,广州纸媒一改往日生硬严肃的报道模式,从会议现场、会议热点、委员特写、场外变化等视角入手,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读性。如广州日报开辟了“在现场”、“至关注”、“热话题”等多个专版,多角度挖掘新闻资源。其中,“热话题”聚焦了当下民众最关注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公款消费等问题,刊发了《空气质量差无人独善其身》、《霸王条款助推“中国式剩宴”》等报道。再如羊城晚报策划了“两会广州新节拍”之“热点”、“互动”、“民生”、“调查”四个专版报道,以百姓的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关注民生问题。

新闻文风“求新求实”,新闻语言“清新自然”

文风并不是单纯的修辞问题,而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等的综合体现。在中央党校专门就改进文风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培育和弘扬生动活泼、准确鲜明、求真务实的文风。新年以来,广州纸媒身体力行,在模式上求转变,在文字上下工夫,文风求新求实。

例如羊城晚报的民生新闻,就特别强调“原汁原味”的群众语言和“故事化”的新闻写作方式,这就使新闻更加平易近人,增强了贴近性。此外,羊城晚报还经常将网友的跟帖或微博发言掺入到新闻报道中,以体现与网民的互动交流。

新闻文风和语言的变化还体现在新闻标题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总能在一瞥之间引发读者兴趣,拨动读者的心弦。然而,当人们被呈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淹没,当读者被快餐式文化绑架,当媒体对稀缺注意力资源的争夺加剧,好的新闻标题便如同珍稀的“艺术品”般可贵。

广州纸媒致力于创新新闻标题,力求在一瞥间抓住读者“眼球”。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流行语言的套用、修辞手法的妙用两个方面。例如,广州各报纸出现了《中国梦,走起!》、《镇江千人排队“打酱油”》、《“高富帅”要带动“小家碧玉”》、《我们的空气“肿么了”?》、《重罚抢黄灯,网友各种“吐槽”》等套用网络流行语的新闻标题,给严肃的传统媒体增添了一丝诙谐幽默的气息;又如,广州日报的标题《小行星将“拜晚年” 年初六“飞吻”地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拜晚年”、“飞吻”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新闻主题,而《饕餮“剩”宴谁来买单?》、《三桶油,再也不能“霾头苦干”了》,则一语双关地点出了“粮食浪费”和“城市雾霾”的问题,令读者眼前一亮。

结 语

广州纸媒新风劲吹是全国传媒界万象更新的一个缩影,是外部环境宽松和传媒人不懈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新闻业界来说,“新”应当是永远的追求。但要想传媒界保持这种“求新”、“求变”的不竭动力,应当在“新风”过后用制度改革的方式固化改革成果,并努力深化相关传媒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激活传媒自身“求新”、“求变”的基因,这样传媒才能常看常新。

(汤景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艳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

上一篇:引进装备自主保障的困难分析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