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木头在雕塑创作中的装饰趣味和情感表达

时间:2022-09-25 04:29:35

浅析木头在雕塑创作中的装饰趣味和情感表达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X2017SP154]

雕塑形体所富有的表现力,总是伴随着材料的特有贡献。在雕塑创作中,对雕塑的主题的表达是通过不同形态、色泽、重量、强度等性能的材料来表现的,不同的造型处理以及加工手段、应用范围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就会带来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差异。而木头从人类社会起源就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在围绕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一、古今中外木雕发展史

中国木雕历史悠久,木雕工艺品的雏形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河姆渡文化遗址曾发现的大量的朱漆木碗、木雕角。

到了战国时期,木雕工艺产生了立体的圆雕工艺。

木雕工艺在秦汉时期的有了较大的l展和提高,如汉墓出土的动物木雕,造型生动逼真;人物有木俑,形态质朴浑厚。唐代宋代木雕工艺渐渐完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金漆木雕等。

木雕工艺到了明清时代达到了成熟和精湛,它创作的主题延伸到生活风俗、神话故事和吉祥花卉等题材上,并在建筑、家具和日常用品等领域广泛使用。

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 浙江东阳木雕、广东潮州的金漆木雕、福建的龙眼木雕最为著名,被称之为“中国的四大名雕”。

在欧洲的木雕历史上,木雕的精品亦层次不穷,欧洲的木雕同其它材质的造型一样,在其本原的发源都受到了古埃及的写实艺术观的影响,德国中世纪时晚期、文艺复兴初期的的木雕家里曼・斯契尔德的风格就是深入,细腻的刻画,严谨与繁复达到极致,在此方面的精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艺复兴之初有两件藏于罗浮宫的木雕作品,造型的规律,既对自然的了解与表达已完美至极,令观者深感有灵魂生活在其中。

在非洲,那些产生于各个部落时期的木雕作品,带有明显的图腾作用的外形的处理,不仅仅是形式漂亮的作品才能真正具备艺术品的特质,真实地以其诚恳的造型再现了令人震撼的灵魂的共存物。

在现在社会中,木雕的内容和风格都与以往有了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与近古代时期的古典主义的区别最明显,风格多种多样,内容也多样繁复,这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特点,那些由创作者极端主观的思想情感与极端现实的现象与特征,强烈或完美结合而成的作品,才称得是各个不同时代与地域的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二、木头在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与装饰趣味

在埃及神像也有一些木雕很是栩栩如生,他们之中或是模拟灵魂的等人大雕塑,或是与人结合的动物头颈,具有令人感到强烈震撼的超现实的艺术效果。日本雕塑家舟越桂的具象木刻雕塑,是需要通过着色来强调木纹肌理。台湾木雕大师朱铭的木雕作品都是给人以以大刀阔斧的感觉,他的《人间系列》木上白彩,呈现材质原味。

中岛乔治是日本的木工艺大师,从他写的书《树的灵魂》中讲到了,木材本身离开了无机的材质的概念,成了宇宙自然的生命象征。他的木工工具,锯子、刨子,成了一种探索与修炼的学习工具,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刨光、抛光,但是,他不在木材上使用油漆。中岛乔治一生所有的作品,木材完全自然地呈现着它原来的质态,他的一生的工艺美术历程,成为一种无尽的从生活中体会。

三、木头在本人的创作中的运用以及创新

木头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将我的创作以生活家具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也会用到体量大的木材,但是更多的是像杂草一样枯死的枝桠。我觉得跟人一样无论贫贱,都是平等的,它都能在我的创作中实现每个小小的枝桠的价值,年轮代表着生命,不管轮回多少。我总是以年轮的中心为单元,在简单的家具形式下拼集在一起,岂不跟那文字无序的组合一样成了文学,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自己的语言。从一开始的选材,我开始跑到乡下农家收集木材,也在路边捡来柴火,这就是我的材料,选材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所以你创作出来的就会有偶然的美。我是以生活家具为载体,不用铁钉子,纯木的镶嵌,将大的拼接,小的补齐缝隙,每个单元拼接不是平滑的,我会进行顺势的打磨,从糙面到顺滑细腻。然后将年轮剖面呈现给观者,由小面积开始,静静的欣赏这些如音节起伏闪烁或细致的流动,感受从木纹表情里传达出来的美好意象以及强大生命力。不光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的必需品,也是一直从内心世界浸染开来的的满足感。

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我想我会继续下去,关于木艺拥有一种质朴超然的内在气质,无论所处环境是奢华亦或简陋,它都能泰然自若。一件作品的价值不只在于其达到的技术程度,性能或者令人惊叹的的艺术效果,更在于制作过程让人重新认识其中的生存状态和人的位置,这是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

一圈圈年轮下的纹样,似岁月的侵蚀,似生命力的展示,在不经意间给观者带来一丝视觉上的享受。木材是人类社会关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必须品。而我通过木材来创作我的作品,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是我对于生活的一种复原,我的方式。因为我们对美的感觉与我们对美好生活之本质的理解是纠缠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邱紫华.东方艺术与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彦.家具与文人[M].石家庄:河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2.

[3]贺翰.美术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李立新.艺术中国.器具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吕小帅(1989.09-),男,汉族,河北保定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

刘亭亭(1992.08-),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

上一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讨 下一篇:对我县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