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时间:2022-09-25 03:50:56

曾国藩,作为竭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臣,他脸上的烙印是抹不掉的;作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满手腥秽是洗刷不掉的。但是,这位生于清嘉庆年间,显赫风光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中国晚清社会“第一名臣”,却以“立功”、“立德”、“立言”昭著于世,被传统文人士子尊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无不对其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无不对其推崇师法,礼为 “楷模”。作为著名的岳麓书院的学人弟子,他继承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师崇程朱理学,倡导湖湘文化,又身体力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先躯。他的身上,附着了厚重的封建礼教色彩和传统道德观念,是一位集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大成的代表人物。小说的力量是巨大的,唐浩明一部《曾国藩》让曾国藩这个已经沉睡了几百年的人物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近代人的评说和现代人的崇拜,让我们感觉也许真正的伟人都不曾离开过。

曾国藩其人

曾国藩(19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死后被追谥为“文正”,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曾文正公。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虽然没什么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私塾的秀才,满腹经伦。他们对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期待非常高,所以曾国藩从小便是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长大。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 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台阶。曾国藩刚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从文才上看,曾国藩的仕途畅通是与他好学有关,他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参加朝廷考试进入庶常馆(新中进士进修的场所)学习后,“日以读书为业”,不耻下问,博览历史,重视理学,还读了大量的诗词古文,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官吏中如此勤奋好学者实不多见。由于他博览群书,涉猎文献,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如要统治者“内圣外王”,要自如地运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他推崇程朱理学,认为程朱理学正统于孔孟之道,君臣都应该认真学习。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从武将上说,他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谢皇意,甘为保主子尽心尽力,表现在为建湘军呕心呖血,精心操劳练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王朝西拼东杀,征战毕生,直至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运动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使得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惊。当时恰逢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之后他随即招募农民为兵士,任用儒生为将臣,朝夕训练,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痛不欲生,想要投水自杀,被其左右的将士救起。后重整军队,终于攻下岳州,又攻陷湖北武昌。

此后曾国藩用兵更为谨慎,但因朝廷恐其地方势力太大,又被解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的虚衔领兵。1855年初,清军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曾国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公元1864年,曾国藩指挥他的湘军攻克天京,历时14年、势力遍布18省、攻克城池600余座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曾国藩一生的事业达到顶峰,曾国藩也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载入史册。对于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的镇压,向来争议很多,在此不想做评说。但曾国藩作为一介儒生,在清廷如此腐败的情况之下,能够拉起一支湘军队伍,打败对手强大的太平天国,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

与他的对手洪秀全相比,曾国藩更善于抓住别人的心,使有才能的人甘心为他所用。他在用人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知人之明,曾国藩在镇压太平运动时,做到了 “求才若渴”的地步,比如被曾国藩誉为“小诸葛”的刘蓉;目不识丁,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鲍超,等等都能够被他收归麾下,据统计,曾国藩幕僚里后来因功被清庭授为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的有三十多人,担任清庭各任官职的有一百二十多人,真可谓门生故吏遍天下。

二是用人之明。曾国藩在知人的前提下,更会用人,能做到量才而用,这是他湘军强悍的又一重要原因。他的门生李鸿章当初投入曾国藩门下,正是落魄的时候,但曾国藩一和他接触,立刻看出李鸿章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全力打造磨练他,让他参与军务的办理,战阵的演练,使得李鸿章后来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淮军领袖。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对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师崇程朱理学,倡导湖湘文化。而且他的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曾国藩虽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并不排斥西学,身体力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先躯,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带头人。曾国藩对于中西文化的态度,都是扬长避短。曾国藩不仅在他所生存的时代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时至今日,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他的功业,也依然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19世纪爱国者的理国主张让我们不断反思自身,“希望每一次的回眸都会是理性的胜利和心灵的洗涤”。

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曾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上一篇:泰格.伍兹身陷偷腥门 下一篇:那英:亚洲天后强势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