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视角下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

时间:2022-09-25 03:30:03

演化视角下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

摘要: 构建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持久竞争优势是迎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文章立足于演化理论,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模型,提出了学习、创新、匹配和融合的共同演变过程。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ming the las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o meet the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today'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volution theory, constructs the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ies evolution model,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nnovation, matching and fusion's joint evolution.

关键词: 动态能力;演化;新知识;新奇;新能力

Key words: dynamic capability;evolution;new knowledge;novelty;new skill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137-02

0 引言

新经济时代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形成和网络经济的推动,国内外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和动荡。随着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一定市场份额,占据国际产业链中的主要、高端环节,必须构建适应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

1 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动态能力做出了相关研究。Teece,Piasno和Shune于1997年首先提出“动态能力”的概念,认为企业动态能力是更新能力的能力,并与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有利于克服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使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1]。Zolfo and Winier(2002)定义动态能力为:为了改善经营效果企业用以系统地产生和修改经营惯例的一种学得的、稳定的集体活动模式[2]。

有关企业演化理论的理解,邢以群和田园(2005)提出企业管理的演化过程是:变异——选择——保留与传衍[3]。王永伟和马洁(2011)指出,当企业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行业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相似时,企业技术创新才能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选择,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具有先发技术优势,获得竞争优势[4]。

有关动态能力模型的构建和演进,谷利平和张宗益(2005)首次利用吸收和创新能力与常规能力的互动关系来描述动态能力的构建和演进,提出构建的关键在于:通过整合,将新知识融入常规活动以提高效率和适应变化[5]。钟叶飞(2012)则界定了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概念,认为它由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三个要素构成,构建了由反应—匹配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构成的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机制概念模型[6]。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动态能力即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组织通过持续学习或创造,产生新奇,包括新知识或新技能,经过运营实践的试错和调整,形成新的能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而演化经济学“把经济看做开放的、演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7],因而用其理论思想来探究和深化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动态能力演化模型构建及机理分析

借助演化经济学对微观企业个体的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和描述复杂的经济现象及过程。构建动态能力演化模型,不仅可以使企业塑造持续竞争力,还能够以动态演化的思想理解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

2.1 动态能力演化模型构建

图1显示了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的构建。新经济时代,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在于动态能力演化机制的建立,而动态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其演化实质是由新知识引发新奇的创生,形成新的能力。

2.2 动态能力演化模型机理分析 上文构建了适应知识经济背景的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模型,展示了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制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通过持续学习产生新知识。企业演化理论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突出了经济过程具有路径依赖、不确定性和时间不可逆等重要特征[8]。这便首先决定了企业对已有知识的积累,经过一段时间旧知识累积形成一定的存量后,企业便可利用其判断和筛选其他外界信息、能力,吸收有用讯息。通过对旧知识的积累和对外界资源的吸收,并加以科学整合、转化、共享,形成与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新知识带来的直接和潜在效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新知识体系既包括隐性知识,如人力资本,也包括显性知识,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来看,新知识的产生是个学习的过程。

其次,企业经过不断创新创生新奇。与生物基因类似,企业非技术因素,包括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生产习惯等都是历史遗留和积淀的成果,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拥有历史传承性,企业可经过“效仿”、“记忆”,遗传全部或部分“基因”,这便是惯例机制的功能。另一方面,新的知识系统形成后,必将运用到技术研发和改进中,即进行技术变迁,技术变迁同样需要在时间进步中更新完善,与非技术因素在惯例作用下共同发现新行动或其可能性,即新奇。新奇是演化理论学者们认为能够解释经济持久变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决定力量。然而,在惯例的遗传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是目前所需,也不是所有的技术变迁都能转化为创新进步。所以在二者共同作用的同时,要求伴随着搜寻行为,调整惯例应对异常,寻找利于提升竞争力的技术变迁,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进步。因此,新奇的创生实际上是个创新的过程。

最后,企业经由反复匹配形成新能力。企业创生出新奇后,这种新行动的可能性是否高效可行,能否被组织最终采纳,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试错。网络经济下企业纷纷搭建企业网络,试图通过竞合的方式实现持久立足,新奇的试错过程便可借助企业网络平台,不仅使新行动的可能性在企业内部最优,也能经受网络机制下的严峻考验,在试错中不断调整完善。这也是“动态能力”的另一个要求,即该新能力要有能力承受和应对开放、多元、动荡的激烈竞争环境。社会经济演化的选择思想表明,企业的自然选择对企业决策、战略,乃至动态能力的建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选择了那些既经过企业网络机制的试错调整,又能主动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成为足以支撑动态能力发展为持续优势的新能力。可见,这个新能力的选择确定过程也是匹配过程。

如图1所示,动态能力的构建和演化就是完成了从新知识的产生,到新奇的创生,再到新能力的形成,经历了学习、创新和选择机制的演变。当然,这个过程并没有结束,已经形成的动态能力会持续一段时间而成为现有竞争优势,给企业组织带来显著的扩散效应。但随着时间、环境等的动态改变,为了能跟进产业链主要环节的进步,在保持该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它会以“原有优势”或“旧知识”的身份,重新进行新一轮动态能力的构建,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成为该生命周期内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3 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的现实意义

与一般竞争能力相区别,研究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的构建,探讨其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3.1 注重学习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制形成的前提

企业组织在创新前,需要大量新的知识体系做铺垫,这种新知识体系可能是有形的,如自主知识产权,也可能是无形的,如人才培养与储备;有可能是实体的,如某项发明或发现,也可能是抽象的,如一个新思想新规划;还有可能是有形无形、实体抽象的双重结合。新知识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它的整合和产生需要将持续的学习过程贯穿始终,糅合“干中学”和“学中干”。

3.2 注重创新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制形成的源动力 创新是一切组织和企业赖以持续生长的源泉,是一种整合新知识并将其消化、应用、转化为新行动的能力。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想要在国际产业链条上占据关键环节,不仅要培养个人和组织发现新奇的创新能力,更要塑造能将新知识转化为新行动、将创新能力转化为竞争力的企业家精神,锻造企业持续创造力。

3.3 注重匹配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制形成的关键

主要是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反应和匹配度。一方面,企业要能对动态、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做出快速应对和调整;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相互动且动态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为新知识体系的产生指明方向,才能保证创新活动的契合度与成功率,保证新能力与外部动态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性,使动态能力的构建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成为可能。

3.4 注重融合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制形成的必要

一是新旧的融合。即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累积与获取,原有技术、非技术经验和新技术、新行动的继承与发明,现有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保持与循环;二是内外的融合。主要是糅合企业内外部成果,在内外部环境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三是各阶段、环节的融合。每一个周期里,前一阶段必定是下一阶段的基础,下一环节必定要以上一环节的进步为前提,相互影响,竞争优势在动态演化中持续渐变和发展,周而复始。

综上,笔者利用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是一个从整合新知识,到搜寻新奇,再到选择新能力的连续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的组织学习、创新精神、反应匹配和融合能力的利用与循环,关注眼前优势和积累,强调未来变化和适应,在保留现有竞争力的同时形成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循序持久成长的根本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核成.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5,47.

[2]王翔.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32,36.

[3]邢以群,田园.企业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5,86.

[4]王永伟,马洁.企业惯例、行业惯例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基于演化理论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

[5]谷利平,张宗益.动态能力的构建——一个演进的观点[J].科技管理研究,2005,82.

[6]钟叶飞.基于企业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机制研究[J].黑河学刊,2012,21.

[7]郑江绥,何炼成.经济发展中的企业演化分析[J].经济学家,2003,76.

[8]贾根良.理解演化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2004,35.

上一篇:关于聚酯产品市场营销差别化战略实施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混沌模型的港口竞争力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