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9-25 02:41:08

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网络社团成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形式,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以引导网络社团健康发展,并积极利用网络社团这一平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社团。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指在大学校园,具有共同兴趣爱好或目的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以虚拟身份组建的具有明确或特定宗旨的组织团体,社团主要依托互联网在网上管理和组织活动。网络社团正以迅速发展的速度成为大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目前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特性

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新形式,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现实社团的网络化,大学生社团实现网上网下联动,扩大活动交流空间,增强社团影响力。二是基于网络建立的大学生社团,社团活动依托网络为平台,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更多的在网络上进行。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新形式,不仅与大学生社团具有共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性。

1、交往虚拟性强

社团发起人在网络上以虚拟的身份注册组建社团,召集具有共同目标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参与自己的网络社团组织,博客、QQ群、论坛等成为网络社团的主要载体。网络社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需要网络环境就可以组织发起活动。网络社团具有很强的可参与度,经过网络社团负责人或者不经过许可,均可以加入,成员更多的是以虚拟的身份进行交流,在网络上,交往主体、交往情境、交往情感体验等都可以是虚拟化的。网络社团中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即可以真实的身份与大家交流,也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网络社团与现实社团相比,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虚拟性。

2、信息传播快

网络信息传播便利、迅捷、成本低,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给社团成员。大学生网络社团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可以将社团的活动最快、最广范围地传播出去,最大程度的发动社团成员,提高活动成效,提升活动影响力。目前大多数现实社团开展活动的成本较高,影响力较小,若组织活动,须将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须向社团成员进行通知,须申请占用场地等等,而且往往投入很多,收获较小。而网络社团因其基于网络平台开展活动,与传统现实社团相比,须考虑的,受制约的因素较少,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经费,同时,又能将其活动影响力扩大至最广。

3、活动隐蔽性强

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网络是大学生网络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大多数网络社团活动是通过程序、数据等无形的操作来实现的。许多活动的前期策划、组织开展都是在网络上进行,活动的组织开展记录存在于网络上,在网上的交流中,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文字、影响和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而这些痕迹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更改和消除,而且网络社团活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任何一台电脑甚至手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源头和接收终端,组织活动可以跨空间进行,所以不易被发现,识别,具有极高的隐蔽性,这也是网络社团与现实社团的主要区别之一。

4、管理难度大

大学生网络社团因其虚拟性、便捷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导致了高校社团管理工作者对于网络社团的指导、监督、管理等具有一定的难度。现实社团的成立及活动组织需要经过学校管理部门的审批,管理部门对社团进行监管约束和指导建议,以帮助社团的健康发展,保证活动的价值意义。但网络社团是大学生因为共同兴趣爱好或者价值取向而自主建立的网络沟通交流平台,成员复杂,思想多元,言论自由,分布广泛,活动隐蔽,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对社团成员的思想引领、行为引导具有较大的难度,大学生网络社团成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盲点。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网络社团的出现与发展,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1、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首先,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学生网络社团进出自由、言论随意、信息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监管缺乏,使得网络空间中各种思想泛滥,一些消极负面思想观念在网络上涌动,大学生经常性地接触这些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长时间地处于网络环境下,将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出现学习,生活问题,如人际关系紧张,道德素质下降等,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其次,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一是,对象难以确定。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松散、自由的学生组织群体,成员以虚拟身份参与,缺乏审核机制,组成复杂,如若对社团或成员有任何的不认同时,便可以自由退出,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难以确定。二是,载体难以把握。大学生网络社团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些学生自发的网络社团无须经由管理部门的批准,审核,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发现网络社团的存在,也难以利用这个载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首先,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大学生社团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出现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使之由现实扩展至网络。高校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建设积极向上,符合时代主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其次,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网络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网路阵地优势,突破局限,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画、视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出现社会时事热点时,与大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从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刻板枯燥的灌输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迎接挑战,把握机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对网络社团的管理与引导,积极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1、完善监控措施

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以虚拟身份参与,言论自由,往往会存在些不良信息。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社团的监控,倡行网络社团成员实名制,约束成员网络行为,鼓励网络社团自身建立监管机制,社团负责人及时关注成员思想动态和言论方向,对于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的内容,及时纠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防火墙”,对网络社团中的信息监控巡查,检索到不良信息,进行屏蔽和删除,同时,对于网络社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教育疏导。通过监控措施的完善,避免网络社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增强大学生网络社团弘扬积极向上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保持和创造良好的社团氛围,引导社团的健康发展。

2、健全管理制度

网络社团的存在与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情况,建章立制规范网络社团的发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首先,建立大学生网络社团注册登记制度,审核网络社团存在的价值目标,鼓励积极向上的网络社团的成立。其次,建立大学生网络社团考核体系,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对大学生网络社团进行考核,评选,发展优秀网络社团,对落后社团进行整改与指导,甚至淘汰。再次,建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制度。高校应积极向健康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障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健康良性发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新型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晓松,马会琼.浅析高校学生自组织群网络社团的管理[J].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黄平.大学生网络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8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辅导员骨干课题《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于苏静(1985—),女,郑州大学,河南郑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给竞技体育带来的机遇与影响 下一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