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菜单的差异与翻译

时间:2022-09-25 02:39:33

中、西餐菜单的差异与翻译

[摘要] 中餐菜单的英译首先要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基本满足外国客人用餐的便利,其次要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这就要求译者除了准确了解、熟悉每一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外,还要对中、西餐菜单的差异有所把握,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中、西餐菜单无论从外在的编排,还是内在的内容及他们所折射出的文化,都存在巨大差异。本文首先浅析了中、西餐菜单之间的差异,再根据中餐菜单的翻译目的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 中餐菜单 西餐菜单 结构性差异 文化差异 翻译原则

一、引言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独具魅力,中餐菜单的英文译名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来华参观的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各种餐厅、饭店,外籍游客的身影也将越来越频繁。为了方便外国客人的用餐,弘扬中国独具魅力的餐饮文化,中餐菜单的英译日益显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餐菜单的英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传播工作,一份中餐菜单的优秀英译,应基本满足外国客人用餐的便利,还可以让外国客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这就要求译者首先要准确了解、熟悉每一道菜的原料、烹调方法,还要对中、西餐菜单的差异有所把握,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二、中、西餐菜单的差异

由于地域差异,世界各国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饮食和烹调方法,并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中西餐菜单不论在外在的编排上,还是在内在的内容上及所折射出的文化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结构性差异

(1)中西餐菜单的结构性差异首先体现在其编排上。中餐菜单的编排大体分成冷菜、热菜、汤菜等四个部分,而西餐菜单则分成开胃品、汤、副菜等七个部分。如下所示:

中餐菜单的编排

西餐菜单的编排

- 冷菜

- appetizers (开胃品)

- 热菜

- soups (汤)

- 汤菜

- starters(副菜)

- 主食和小吃

- main courses (主菜)

- salads (蔬菜类菜肴)

- desserts (甜点)

- coffee, tea (咖啡、茶)

(2)其次,中西餐菜单的结构性差异还体现在烹调方法的繁复程度上。西餐讲求营养,菜单烹调方法比较简单,一般使用蒸、煮、炸、烤、焖等方法。而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意、俱佳,烹调方法相当繁复,至少有50种之多,其基本烹调方法就包括九种:煮(boiling)、炖(simmering)、焖(stewing)、烧(braising)、炸(frying)、烤(baking)、蒸(steaming)、熏(smoking)、白灼(scalding)。仅“炸”就又可再分为:煎(pan-frying)、炒(stir-frying)、爆(quick-frying)、扒(frying and simmering)、回锅(twice-cooked stir-frying)、干炸(dry deep-frying)、软炸(soft deep-frying)、酥炸(crisp deep-frying)等,其加工方法相当细致。

(3)另外,中西餐菜单的内容也存在差异。西餐菜单只是简单列出菜名,再标出所用主、辅料及烹调方法和食用时附带佐料,给人朴素和实用的感觉。中餐菜肴及主食品种繁多,菜名也极其丰富。菜名的命名方式十分讲究,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写意笔调;既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充满着民俗情趣和地方风情。往往采用典故、比喻、夸张、象征等各种方式使得中餐菜的菜名既美妙动听,又形象逼真,追求“形美、音美、意美”,讲求吉利、喜庆,有些用料和做法无法在菜单中体现,选料极其庞杂。

2.文化差异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是中、西餐文化差异的突出体现。西餐强调营养价值,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多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评价饮食的优劣;而中餐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并不太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

(2)这种饮食观念的差异导致了烹调文化也不尽相同。西餐烹调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蔬菜多生吃,西方人不会吃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烹调方法大多比较简单。中餐烹调讲求整体和调和之美,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要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为达到这一目的,有些菜肴的烹调方法相当复杂。另外,中餐在用料上往往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都是中餐菜肴极好的原料,比如西方人不会食用动物内脏,然而经过煎、炒、油炸往往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三、中餐菜单的英译

中、西餐菜单之间的巨大差异为中餐菜单的英译带来了很多障碍。面对这些障碍和困难,应该采取何种方法和策略来处理中餐菜单的英译呢?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从文本类型和功能的角度来讲菜单属于信息文本,以传达信息为主要功能,其目的首先是便于外国客人看懂、听懂。中餐菜单翻译的主要目的首先应是满足外国客人的用餐便利,其次是要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翻译中餐菜单时,应首先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参照西餐菜单的特点,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菜肴的主要风格,同时又能体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根据中餐菜单的命名特点具体谈谈笔者对中餐菜单英译的看法。

1.直接命名的菜肴的翻译方法

中餐菜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直接命名法。中餐菜肴的直接命名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主料、配料、烹调方法和形状或口感。这类菜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原材料相加。一些中文菜名由原料直接组合而成,对于这类菜名应遵循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翻译原则。即:主配料+with +次配料。如:

桂花鲜栗羹 Chestnut Soup with Osmanthus Blossoms

火腿豌豆 Ham with Peas

鸡血豆腐 Bean Curd with Chicken Blood

虾仁豆腐 Shrimps with Bean Curd

菜扒香菇 Mushrooms with Vegetables

汤汁是很多中国菜的重要佐料,翻译时浓汤通常用with而稀汤通常用in。如:

蟹粉狮子头 Pork Balls with Crab Sauce

清蒸甲鱼 Braised Turtle in Clear Soup

(2)烹调方法和主配料均出现的菜名,可按这一顺序译:即:烹调方法(通常用过去分词)+主料+配料。如:

菜炒鲈鱼 Fried Perch with Vegetable

冬笋炒鱿鱼 Fried Squid with Fresh Bamboo Shoots

奶油烧鱼柳 Grilled Fish with Butter Sauce

豉油蒸生鱼 Steamed Rock-Fish in Soya Sauce

(3)有些菜名除了烹调方法和主配料,还体现了配料形状,这类菜名可按这一顺序译:烹调方法(通常用过去分词)+配料形状(通常用过去分词)+主、配料。如:

炖土豆块 Stewed Chopped Potatoes

炸猪肉丁 Deep-Fried Diced Pork

清蒸火腿鸡片 Steamed Sliced Chicken with Ham

2.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的翻译方法

中餐菜单中,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很常见。翻译时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译出人名或地名,再译出菜肴的主要烹调方法和原料。如:

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秦皇童子鸡Qinhuangdao Braised Young Chicken

蒙古烤肉Mongolian Barbecue

3.为体现中国餐饮文化,对于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如:

麻婆豆腐Ma Po Toufu

云吞Won Ton

东坡肉Dongpo Pork

担担面Dan Dan Mian

4.对于中餐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做法及主配料的,舍弃原菜名中的比喻形象,意译出原义,或先直译再加注英文注释。

如上所述,中、西餐菜单差异还体现在菜的命名上。西餐菜的命名往往着眼于菜肴的用料和烹调方法,朴素实用。而中餐菜命名往往赋予文化内涵,讲求吉利、喜庆,选料庞杂,有些用料和做法无法在菜单中体现。一些菜名选择并利用菜肴本身的色、香、味及造型的独有特色,迎合人们喜爱吉祥的心理,取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对于这类菜肴的翻译,一方面要设法译出菜的原料、烹调方式,另一方面,又要反映出中华饮食文化的情趣和意蕴。 如:

牡丹鲜虾仁 Fried Shelled Shrimps with Crab Roe

芙蓉鸡片 Fried Chicken Slices with Egg-White

炒玉兰片 Stir-Fried Bamboo Shoot Slices

全家福Happy Family ―― 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大救驾 Dajiujia ―― Shouxian County’s Kernel Pastry

四、结语

人类的餐饮文化及语言的共性为菜谱的翻译奠定了语言的可译性基础。但中西文化的差异又给菜单的翻译带来了巨大障碍。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餐菜名寓意深刻,这更增添了中餐菜单的英译的难度。中餐菜单作为一种信息类语篇,其预期翻译目的是让外国客人能够看懂菜名,方便外国客人的用餐,同时增加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因此翻译菜单时既要注重每道菜的实质内容,又要讲求美感,考虑读者的认知和心理,使他们在了解菜肴的原料与做法的基础上也能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 Shanghai Foren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4]曾武英:谈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J].饭店实务.2003,(1)

[5]葛正明:荷兰专家谈饭店和菜单的译名.中国翻译.1995,(6):40~44

[6]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

[7]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4)

上一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理查德·莫兰“商业箴言”的理解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