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银行垄断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时间:2022-09-25 02:19:30

打破银行垄断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摘要】我国银行垄断带来的暴利及金融短缺十分明显。为顺应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垄断势在必行,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推动利率市场化也将是必然的选择。打破银行垄断已被提到我国当前金融改革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然而,打破垄断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必将在短期内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就长期来说,对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效应。

【关键词】打破垄断 民间借贷 利率市场化

今年四月初,温总理在调研时说:“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少数几家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温总理提出银行业的垄断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中央将打破中国银行业的垄断提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

一、我国银行垄断的表现

以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银行业现实而言,金融垄断导致了无法回避的恶果,一是银行业的巨额利润,二是金融短缺。

(一)银行的暴利

据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润10412亿元,相比2010年的7637亿元,增长率达36.34%,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净利润总额达6808.49亿元,五大行的利润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其利润总额占中国全部商业银行利润的65.39%,远高于国外同行不到50%的比例。

(二)金融短缺

目前,我国GDP是美国的40%左右,而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是我国的30多倍。我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镇银行不到20家,也就是说,我国金融机构数量本身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下,大银行稀缺的金融资源只能选择大企业,而绝不会留给中小企业,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根本性的体制原因。

二、打破银行垄断的可行办法及效应分析

2011年,我国实体经济的困境和银行业利润依然快速增长的巨大反差,将银行业推向风口浪尖。仰仗垄断建构起来的吸金机制,使银行业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抽血机。一系列事情表明,打破银行垄断势在必行。

我们的改革思路是:一方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真正扶持起民间金融。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缩小存贷利差。市场利率化的前提是市场准入制的合理建设,因此,降低准入门槛和利率市场化对于打破银行垄断来说不是两条平行不相关的途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从短期看,打破垄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长期来说,从垄断性行业走向自由竞争,对整个金融业、金融体系都是有益的。

(一)短期内的消极效应

1.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生存压力增大

我国银行现有收入的80%左右来源于利差。降低准入门槛后,民间借贷凭借其明显的信息成本及业务审批快的优势,会分摊一部分现有的银行信贷,而利率市场化也会提高存款利率,使利差收窄,降低其盈利能力。再加上我国银行现有的中间业务等发展不够,利差收入这个支撑的削弱会对银行的生存带来一定冲击。

2.影响市场份额,出现不良竞争

民间资本的介入,如民营银行的建立,会重新整合各银行的市场份额。同样,利率市场化也对商业银行对利率、产品的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定价过高,则可能损失市场份额。因此,在我国现有自律性还较欠缺、监管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为了逐利,很可能出现高息揽储的不良状况。

3.加大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难度

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金融市场利率不能有效引导存贷款利率,而现实是,基准利率反过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因此,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造成存贷款利率上调,引起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再加上央行对存贷利率的直接控制力的失去,间接调控可能也难。

(二)长期的积极效应

1.有利于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

门槛的降低使大量民间金融机构和信贷组织能参与金融市场,民间资本的介入为民间大量闲散资金提供了有效的投资渠道,资金通过合法渠道融通给真正需要的主体,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使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促进金融机构及投融资方式的多层次化和差异化

民间借贷是正规金融信贷的必要补充,其本身具有的信息优势,可避免和减少农户、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及时解决相关主体的资金短缺。放宽民间投资领域,也将有利于补充地方政府资金缺乏,弱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压力。市场化也将促使金融机构思考并实践更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实现综合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3.加大良性竞争,助力公平竞争主体和环境的形成

市场化带来的外部竞争及自身生存发展的内部竞争的双重压力,必将加大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和危机意识。相关金融主体必须综合考虑成本收益、经营规模、业务创新等问题,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诸多法外借贷问题、银行暴利、乱收费等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从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金融业的良性竞争。

4.促进金融业相应制度及金融体系规范的建立健全

垄断的打破,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现,可促进金融机构健全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的深入也敦促对民间借贷机制的建设、民间金融经营方向范围及利率标准的确立、民营信贷的监管力度等法规章程的建立和完善。同样,市场利率化改革也促进了如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出,完善利率传导机制等也将获益。

5.有助于金融业服务功能的落实,促进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是金融自身根据实体经济的结构形成一个既服务于大企业,又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合理无缝隙结构。而这种理想的模式唯有银行垄断的打破,才能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素质,让其摆正位置,通过更完善的投融资渠道和办法来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兆祥,史明坤.关于民间借贷合法化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3).

[2]周小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J].中国金融家,2012(01).

[3]牛长平,赵建刚.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索[J].国际金融,2012(02).

作者简介:段尧(1989-),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上一篇:试论银行业竞争背景下的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 下一篇:打破银行业垄断对银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