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遗韵绘三彩

时间:2022-09-25 01:56:16

2014年6月,在第四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上,一件以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为原型创作的唐三彩作品《地动仪》脱颖而出,打破了传统唐三彩以马、骆驼、仕俑为常见造型的局限,获得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摘得展会最高奖项――“大地奖”金奖。一时各路媒体争相报道,好评如潮。

然而,一直以来,关于唐三彩“文物造假”的报道也常见于网络和报端。唐三彩究竟是怎样一个矛盾共生体?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它遭遇了怎样的命运起伏……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来到了唐三彩文物的发现地,也是洛阳唐三彩工艺的发源地――洛阳市孟津县南石山村。

唐三彩也有“批发价”

南石山村位于洛阳市东北方向约40公里。一路上不时见到矗立在路边的巨幅唐三彩厂的广告牌,还有拉着唐三彩工艺品礼盒的汽车呼啸而过。40分钟不到,路旁一块刻着“中国仿古工艺品第一村”的大石碑出现在眼前:南石山村到了。

沿着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走进村子,左边是一栋栋两层小楼,右边则是一排大大小小的唐三彩制作厂。稍微留意,就可以看到屋顶、墙头、大门上“站”着各种造型的狮子、马、天王、仕俑等唐三彩制品,让人产生“梦回唐朝”的遐想。随便走进一家厂房,都可以看到一堆堆烧制好的唐三彩仿品:武官剑拔弩张、仕女悠然娴雅、战马扬蹄奋起、骆驼昂首嘶鸣……乍看之下,与那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唐三彩文物几乎一模一样,足以达到以“仿”乱真的地步。平时被人们当成国宝的三彩马、仕女、佛像、神仙和武士,在这里只是不同类别的商品而已,称呼起来无外乎“马”、“骆驼”、“人”和“胖妞(仕女)”。

村支书高新宽告诉我们,整个南石山村的人口不到2000人,却有72家唐三彩文物仿制厂,其中颇具规模的超过20家,小作坊则几乎家家都有,制作唐三彩已经成为村里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的产值超过7000万元。村里生产的唐三彩仿品,大部分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小部分则直接摆在沿着村中公路开设的店面里。在这里,店面的功能主要是供来访客户观看样品并洽谈业务,样品都不标价,开价全凭买方的眼光和经验。一般来说,批量化生产的唐三彩因不算高仿品,价格也很便宜,小件几十元,大件两三百元。如果购买量大,还可以享受更便宜的“批发价”。不过,由唐三彩大师制作的高仿品的价格则贵得“令人咋舌”。高新宽说,村里的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制作的高仿品价格至少都在万元以上,如一个高87厘米的贵妇彩绘俑要7.8万元,一尊1.3米高的天王彩绘俑要9.8万元。“这次他的《地动仪》又获了大奖,来收藏他的作品的人更多了,价格怕是还要上涨。” 高新宽笑着说。

一件高仿品的诞生

高水旺的唐三彩制作厂名叫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村中公路的尽头。这是一个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大院落,是南石山村规模最大的唐三彩生产龙头企业。走进去,由于先前在进村时多次看到广告牌上高水旺的照片,所以一眼就把他从人群中认了出来。他正蹲在一座土窑旁边,手里握着加煤用的铲子,观察着火候。我们过去寒暄,他告诉我们,正在烧的是高仿品,必须要土窑烧。“掌握火候是关键,很多时候都是我亲自烧,怕工人烧坏了心疼。”高水旺指着院子一角堆着的次品说。

跟着高水旺走进宽大的厂房,里面依照上釉、塑形、印模3道不同的工序被分成3个独立的隔间。在印模间,工人们娴熟地把陶土按入专用石膏模具里。原本以为制作唐三彩陶坯是一次成型,其实不然,比如制作一匹马,要先将马分解成马头、马身、马尾、马腿几个部分,分别制模,独立印坯,最后再用陶土把它们粘起来。制作好的陶坯被送入与印模车间仅一墙之隔的塑形间,完成修坯塑形,然后等待阴干。那些烧好的白胎则整齐地摆放在上釉间里的不锈钢架子上,等待上釉。

在南石山村,每家唐三彩厂都有自己的釉料配方,并且都是不可外泄的“商业秘密”。 高水旺的釉料配方完全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并且他已经掌握了传统唐三彩制作的核心技艺――开细片。高水旺拿出一件高仿唐三彩让我们看,肉眼下釉面上的裂纹和蜻蜓翅膀上的纹理十分相似,在放大镜下看起来就像干枯开裂的河床一样,细片中间凹、四周翘。如今,虽然高水旺带了两个徒弟,但他只教塑形,从不传授釉料配方。

制坯、塑形、烧制、上釉、再烧制后出窑,按理说就已经完成了制作唐三彩高仿品的所有工序,然而在南石山村,这套工序还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做旧。杀光是做旧的第一步。刚出窑的高仿品釉色鲜亮,杀光就是让釉色不扎眼,使之像千年文物那样具有柔和的光泽。行业里常用的做法是用氢氟酸、高锰酸钾等溶液浸泡高仿品,不过这样做往往把釉色“杀”得太狠,看起来死板,毫无神韵。高水旺杀光时用的是自己的特殊配料,具体是什么,自然秘不示人。

杀光之后,还需要将高仿唐三彩埋进从古墓取出来的土里,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目的是让器物有“古代的气味”。

做旧做到这一步,无论是形态还是神韵都和唐三彩文物非常接近了。不过,由于唐三彩是易碎陶器,出土的文物难有完好无损者。为了以“仿”乱真,做旧者还要敲下陶器的一部分再粘上,故意制造破损痕迹。至此,一件高仿唐三彩才算最后完工。

从文物仿制转身

2012年,国内某专业艺术网站了一份“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在这份地图上,南石山村被标注为唐三彩文物造假的“重灾区”。文章宣称“当地农民个个是造假高手。”最多的时候,这个村子制造的仿古唐三彩有80%以上被文物贩子卖走,当成真品在文物市场出售。

一石激起千层浪,延续一百多年的高仿唐三彩行业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个隐秘的唐三彩文物仿制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这次事件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村民的生意大不如以前了,为了卖掉积压的库存,有些村民甚至在路边摆起地摊叫卖。村里制作高仿唐三彩的张二孬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前和我联系的文物贩子有五六个,被电视报道后,现在还跟我联系的只剩一两个人。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高仿唐三彩,文物贩子还卖给谁。”

对未来,村民各有不同看法。有人说,这是南石山村唐三彩行业转型为“阳光产业”的新契机,也有人说,整个唐三彩行业将开始走向衰落。

高水旺也有自己的看法,“仿古产品虽然不是文物,但同样有他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当成工艺礼品送人也不错。”或许正是悟出了无论怎么仿都做不出真文物的道理,目前高水旺的唐三彩厂已经逐渐转型,产品线集中在高端唐三彩工艺品上。为了便于展示产品,推广唐三彩文化,高水旺在洛阳市中心建起了唐三彩博物馆――唐宝斋,以及全国第一个唐三彩数字博物馆。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让更多人一睹唐三彩工艺品的魅力。正是这样的转型经营,为高水旺的企业带来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在南石山村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

如今,村里原有的72家唐三彩仿制厂,已经有24家转型生产纯粹的唐三彩新工艺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作为旅游纪念品出现在河南各大热门景区,颇受游客欢迎。

打破传统的“小破孩”

传统造型的唐三彩,说到底就是对出土唐三彩文物的模仿,无论高仿还是新工艺都无法摆脱这个束缚。“就那么几匹马,几头骆驼,所有人都在仿,大众早就产生了审美疲劳,市场期待新产品。”高水旺的目光开始转向产品设计,经过一番搜索和比较,他盯上了风靡国内的动漫明星“小破孩”。

很快,高水旺就和“小破孩”的“父亲”王永合作开发出“小破孩”系列唐三彩工艺品,首批上市的4个系列共2000件产品大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一位墨西哥商人还和高水旺签订了长期订购“小破孩”产品的合作意向协议。

在高水旺办公室的产品展架上,我们看到了《小破孩全家福》:“小破孩”头戴财主帽,身穿绿衣,腰间佩戴中国结;“小丫”扎着羊角刷辫,穿着缀满梅花的红衣服,两人共同微笑作揖,身边还有一条虎头虎脑的小黄狗……作品既完美地表现出了唐三彩的釉色特点,又具有动漫形象的亲切和可爱。

“新产品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挖掘出了新的消费群体。”高水旺说,首批2000件产品只是对市场的初步试水,等以唐三彩为背景的“小破孩”动画片《三彩博物馆之夜》推出后,将会投放更多的创意唐三彩产品,包括唐三彩台灯、项坠、笔筒等,让唐三彩融进百姓生活。

除了“小破孩”系列创意唐三彩工艺品,三彩釉画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的始创者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在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的郭爱和三彩艺术馆,这里展示的作品全是平面的,看起来很像油画。郭爱和介绍,三彩釉画是他将唐三彩的釉色特点同当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的独立于唐三彩之外的另一种陶瓷艺术品。

展厅里一幅名叫《国之中・城之源》的巨幅壁画特别醒目。这幅壁画长25.8米、高3.3米,由2516个单元构成,除了传统唐三彩工艺,还融入了钧瓷、汝瓷、青铜、玉雕等多种材质和工艺,曾作为上海世博会河南馆的主题背景墙。除了壁画,展厅里还展示着圆盘、杯垫、屏风等上百种三彩釉画作品。

在摆脱文物仿制这条“窄路”后,如今的唐三彩行业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论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 下一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