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农机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25 01:55:57

丘陵地区农机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50年前国家就有一条农业发展口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这条口号旗帜鲜明地把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生产的根本性变革作用和对于人的劳作解放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经过多年发展,地处革命老区丘陵地带的吉水县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呈现什么状态,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如何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都是本文经过实地调研需要回答的。

一、吉水县农机发展现状

吉水县辖15镇3乡3场,总面积2509.7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全县有耕地62.9万亩,可开发草场草地106万亩;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粮食播面93万亩,总产量达2.8亿公斤,优质稻播面占全县粮食播面的67.7%,素有“赣中粮仓”美称,既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扶持的全国18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之一。近年来,吉水县的农机在国家“三农”政策及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机发展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观,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到2010年底实现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0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近20台,手扶拖拉机等小型耕作机械达6000台,联合收割机达1159台,插秧机106台,抽水排灌设备达3000多台套。全县农机化作业水平达54%,其中机耕水平达80%以上,机插水平4%,机灌水平达95%以上。

二、吉水县农机发展特点及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吉水县农机发展的实际,在总体向前发展的基础上,该县的农机发展呈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

从农机发展的类型看,一是耕作机械发展较快,插秧机械发展较慢;二是小型机械发展较快,大型机械发展较慢;三是常规农机发展较快,新型农机发展较慢。

根据吉水县农机发展的状况和县域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实际,经调查分析,造成机插发展慢的主要原因有:1、农民对机插秧了解不够,对机插的效率及价值无法评价,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2、机插秧技术要求较高,工厂化育秧几乎没有,农民怕育秧不好,不能插好秧影响水稻产量。3、虽然目前的机插秧产生的效率高,但产量偏低,直接效率不明显。调查结果表明机插秧的穗产量较高,但目前机插秧行距太宽30cm,且缺秧、漏蔸情况多,不论从株数及根数都达不到标准亩的标准,只有标准的75%左右,产量也只有标准亩的95%左右。

从农机发展区域看,以赣江为分界线,出现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水东片区的农机发展较快,农民购机积极性比较高,水西片区的农机发展很慢,农机入户率不及水东片区的四分之一。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造成我县农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1、水西片区人平均田少,人均不到7分地,户平均不到3亩,农机集约化生产的基础条件不具备,农民不会因为3亩地来购机作业。2、因田少、收入少,水西片区农民不得不靠打工赚钱,因而水西大部分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及小孩,对传统耕作方式依赖习惯较高,对机械耕作只适合技术缺乏了解,缺乏能够熟练使用操作农机的人员。3、因田少,地势多为丘陵,农民分到的单块田地面积小,地势落差比较大,不适应农机作业。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针对机耕农机发展快与机插秧农机发展滞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宣传,从提高功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单产等几个方面进行宣传、动员。二是要继续加大对插秧机的双重补贴。尽量减少农民的投资比例,刺激农民发展插秧机械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插秧机的改造,把原来的30cm的行距缩小到24cm左右(标准是20cm),提高亩株数,加强工厂化育秧及大棚育秧的技术培训及管理,提高育秧质量及水平,减少漏蔸及少根现象,达到真正提高单产的目的,让农民见到实效。

针对吉水县农机发展地域失衡状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及各级部门要促进水西片区的集体化经营,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农民承包经营农田,实现规模化机械作业。二是加大对水西片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水西片区农机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实现田地平整和连片,创造规模化条件;在平整难度较大的地区,鼓励采用农户联合购买、共同使用,或者一家购买、对外经营等模式。三是农机技术人员人人应该成为农机技术推广的能手、农机维修的高手、农机安全操作技术传授的强手、农民农机致富的帮手。可以多在水西片区开展农机的示范操作演示、开展农机发展政策宣传、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吉水概况》,中国江西吉水网,2011年

[2]《吉水县农机局2010年工作总结》,2010年

作者简介:谢春莲,女,1974年9月出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自毕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上一篇:关于数字化技术与设计符号的初探 下一篇:关于“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