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丘陵地区水库灌区渠道管理

时间:2022-08-20 01:59:07

探析丘陵地区水库灌区渠道管理

摘 要:丘陵地区水库水资源利用主要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开发,水库库容不大,水库灌区范围却较广;灌区渠道承担着十分繁重的输、配水任务,尤其建成运行时间较长的灌区,输、配水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管理机制也相对滞后,科学合理进行灌区渠道改造管理对于丘陵地区水库水资源利用和灌区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如何做好水库渠道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丘陵地区;灌区;管理

1 丘陵地区水库灌区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主体缺位 水库灌区渠道以前一直都是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没有明确其具体的管理主体,形成了“政府想管不好管,农民自己想管管不了”的局面。

1.2 对末级渠道的维护几乎没有投入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加大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和干支渠的投入和维护,但忽略了末级渠道的投入。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社集体经济已名存实亡,也无力拿出资金来维护。作为直接受益者的农民,由于种的是自己的“责任田”,自己出钱出力维护好了末级渠道,其沿线的农民都要受益,觉得不划算,不愿出工出钱,对维护末级渠道没有积极性,更不用说新建末级渠道了。

1.3 农田灌溉的经济效益不高 水库灌区渠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和建设标准低,工程建设先天不足,再加上后期管护不到位,渗水、漏水现象严重,农民灌溉用水量增加,提高了灌溉成本,使得灌溉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民更没有管护的积极性,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2 丘陵地区水库灌区渠道管理的对策

我国丘陵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旱灾仍然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而水库灌区渠道的严重损毁和报废使其成为解决农业灌溉的瓶颈问题。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丘陵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管护长效机制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由水务部门统筹,镇街协助,村社参与,组成全县的末级渠道管护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县水库灌区渠道的管护进行统筹、协调、监督。县级政府将全县水库灌区渠道的管护纳入水务部门的考核中去,并将各镇街的末级管护渠道纳入镇街的考核中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确定各渠道的管护主体为受益农户。管护责任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分级管护,渠道原先的各村委会主任为第一管护责任人,村社小组组长或指定管护人为具体责任人。明确管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按规定兑付管护报酬。受益农户对工程管护进行监督,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渠道划定保护范围,严禁在保护范围内取土、挖坑、堆放杂物等。积极引导受益农户组成农民用水协会,明确用水协会的职责、组建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为农民灌溉服务,并以此引导农民筹劳筹资,主动参与渠道的管护。

2.2 加大投入,加快末级渠道的建设和修缮 针对末级渠道大多已荒废这一现实,首先应加大投入,尽快修缮和新建末级渠道,其资金投入不大,却能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国家在加大水库的建设维护及配套工程投入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投入到末级渠道的建设和修缮中去。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整合,把分散在水利、农业、林业、扶贫、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按规划集中投放,用于末级渠系建设和修缮,发挥资金的富聚放大效应。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受益农民的积极性。

2.3 加强技术支持,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县级水务部门协助受益村社做好水库灌区渠道的管护规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库灌区渠道的具体管护人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管护能力。

2.4 事前做好渠道的新建、修缮规划并与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等相结合,全面统筹,有重点、分阶段的实施渠道的新建修缮工作 从目前各地的形势来看,渠道新建修缮的任务还很重,而在这方面的投入还不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渠道的新建修缮必定是要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服务的,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应优先选择具有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土地优势的地方新建和修缮渠道,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渠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受益农民才能自愿地担负起管护渠道的任务。

2.5 做好渠道的防滑 如果渠坡过陡,易产生滑坡。另外,傍山渠道一般为半挖半填,如果新老土结合不好,也易造成漏水、滑坡等现象。因此,选择渠线时应避免或陡易产生滑坡的地段,当渠道通过不良岩层和土层时,应放缓边坡和边修平台。在施工中,应自上而下按梯形断面开挖;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下渗;修建挡土墙,增强渠道抗滑力;防止坡脚受冲淘,以免产生滑坡。

渠道工程管理养护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灌溉效益的充分发挥。我们要积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建,修重于抢”的方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抓好经常性的检查和养护工作,防止工程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管护好渠道工程,确保渠系安全运行,可节约大量的工程维修经费,并能进一步提高水的利用率,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路永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渠道工程设计[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作者简介:黄文勇(1979-),男,瑶族,湖南江华人,本科,研究方向:灌区改造工程。

上一篇:初论当前桐梓林木种苗生产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波长短路线型电涌保护器原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