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疗技术,“年年都争取有创新”

时间:2022-09-25 12:43:06

肝癌治疗技术,“年年都争取有创新”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外科医生都一样,“忙”是工作的主旋律,工作是生活的全部。一大早八点半赶到中山医院肝外科,我眼中的“一大早”,对于医生来说根本不算早,所有医生已经就位,周俭教授领着医生们,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步子快得带风。

乙肝病毒,肝癌的幕后凶手

在我国,85%~90%的肝癌都与乙肝有关。乙肝病毒是目前已知的可导致肝癌的病毒之一,它会反复对肝细胞进行破坏,从而增加肝细胞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同时还会促进细胞癌变。还有些乙肝患者缺乏科学的防病治病知识,患病后依然不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导致肝炎慢慢发展成肝癌。数据显示,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出100~150倍。乙肝病毒正在一步步把我国推向肝癌的重灾区。

除了乙肝,摄入黄曲霉素、喝受污染的水以及酗酒吸烟,也是肝癌的致病因素。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又一杀手。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从而可能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最终转化为肝癌。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比例高达70%以上。

肝癌现状,令人担忧

谈及肝癌的现状,周教授很遗憾地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每年新发60余万例肝癌,在我国每年新发就有30万例,占了全球的一半,形势非常严峻。”虽然为现状担忧,但是对于未来,周教授还是很乐观的:“引起肝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乙肝肝硬化,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全面接种乙肝疫苗以来,乙型肝炎的患病率已经有了明显下降。相信再过20~30年,随着乙肝患病率的大幅下降,肝癌患病率会得到很好的改善。现在患肝癌的,很多是四五十岁的人,这些人当初没有打过乙肝疫苗,所以目前来说,肝癌还是高发的。”

防肝癌,半年查一次甲胎蛋白

现代医学对肝癌研究了百余年,仍视之为“不治之症”,目前为止,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平均只有7%。周教授说:“也不是所有肝癌都这么悲观,汤钊猷院士提出了‘小肝癌’的概念,使部分病人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0%以上。”小肝癌的特点是体积小,相对于大肝癌而言,生长较慢、恶性程度普遍较低、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小、大多能够获得手术切除,切除后复发率也比较低,因此,小肝癌是预后较好的一种肝癌。

“肝癌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那些有肝病背景的,比如曾经患过乙肝、肝硬化,或者亲属中有得过乙肝、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最好每半年化验一次甲胎蛋白并做彩超检查,能早期发现大部分肝癌病人。”周教授特别提醒说。

肝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

肝癌的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问及中山医院肝外科这几年的新技术,用周教授的话说就是“我们年年都有创新。”

最近,他成功施行被誉为肝脏外科革命性的手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传统方法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任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刘允怡教授发表述评:据我所知,这是亚洲首例报道的ALPPS手术。该手术的成功施行,亦代表我国的肝癌手术水平位居国际前列。

这项手术名字读起来又长又拗口,其实原理很简单。某肝癌病人正常肝脏剩下不到30%或40%,如果直接切掉全部“坏肝”必死无疑。而这项手术利用肝脏再生功能,先将肝脏好、坏部分完全劈开成两部分,并切断“坏肝”的部分血供,待7~14天后“好肝”长到接近2倍时,再次手术彻底切除“坏肝”,手术效果很好。

近几年来,周俭每年主刀各种肝肿瘤切除和肝移植手术500余例(包括肝门区肝癌、肝门区胆管癌、复发肝癌再切除、肝癌缩小后再切除、巨大肝癌切除、逆行肝癌切除、门静脉癌栓、胆管癌栓和下腔静脉癌栓切取、全尾状叶切除、联合脏器切除以及复杂性肝移植、活体肝移植等高难度手术),已积累7 000余例肝切除和1 300余例肝移植临床经验。

来自外科医生的成就感

采访过程中,周教授一边跟记者谈话,一边不停地敲打着双腿。他笑说:“昨天做了十几台手术,从早上做到晚上,做完回家都累瘫在沙发上了。今天这腿酸得呦。”做一名外科医生如此辛苦,是什么支撑着他走到今天?周教授道:“这份工作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每救活一条生命,心里的欢喜是无法形容的。其实这份工作说累也累,说简单也简单。一上手术台,精神就完全集中起来,心无旁骛,任何杂念都排除,没有任何外界干扰,就一心把手术做好,身体累,但是只是跟器官打交道,心情轻松。不像做管理,要跟人打交道,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考虑,更累。”问他怎么会有这种感受,他开玩笑说,“现在做副院长,有了对比,才有了感触。当然,作为一名有专业的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怕累,不怕苦。”

上一篇:根治“便秘”可增强免疫力 下一篇:脑梗死,分5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