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地榆治疗压疮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5 12:39:47

单味地榆治疗压疮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地榆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Ⅱ、Ⅲ期的压疮9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地榆粉外用治疗,观察两组在同一时间内的疗效及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 50例 Ⅲ期压疮 14 天之内治愈 46 例,显效 4 例。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无不适,每个病人每天压疮局部护理时间为2-4分钟,对照组45例,14天之内治愈30例,显效5例,好转6例,治疗过程中病人要暴露压疮部位因而心理有不适感,每天局部护理时间要12-34分钟,同时伴有局部皮肤烫伤的危险,因此两组在疗效及护理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中药地榆治疗压疮能收敛创面渗出、消炎、杀菌、促进创面愈合,用法简单,费用低,疗效好,病人安全无不适。

【关键词】Ⅲ期压疮 地榆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72-02

Treatment efficacy of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for the pressure ulcers

Gu AiyingMeng FanxiaXu MinGuo ChunxiangGu Yunzhen

Dongh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222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for the pressure ulcers with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Method 95 patients with the pressure ulc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random. The treatment group implemented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Bu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ursed routinely.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in cure rate and nurse time(p

【Key word】pressure ulcers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nurse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1],尤其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以及骨科病人最常见。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及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致使脑血管意外和车祸引起的脑外伤、骨外伤的病人数量增加,导致长期卧床的病人增多,因而难免性压疮的病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一旦形成压疮如不及时治疗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危害。有关压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2-5],为寻求一种疗效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应用中药地榆粉对神经内科、老年科、神经外科、骨科、及家庭病房的Ⅱ、Ⅲ期压疮病人50例进行治疗观察,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95例病人,其中男 55例,女40 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6岁,平均65岁;脑血管意外80例,颅脑外伤4 例,截瘫2例,股骨粗隆骨折2例,其他7例;根据《护理学基础》[1]中压疮的分期标准 ,95例病人中Ⅲ期压疮95处,Ⅱ期压疮6处。Ⅲ期压疮面积1×1.5cm2~5×7cm2;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在压疮面积、分期、基础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

1.2 中药地榆的制备方法 将经过炮制的地榆碳用打磨机加工成粉状,再用细筛过滤除去较大颗粒,装入清洁容器即可。

1.3 治疗方法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以局部治疗。观察组:用碘伏消毒擦洗压疮创面后,将地榆粉外用于疮面至疮面全部覆盖一层即可,暴露疮面,无需包扎,如怕污染床单可在疮面上盖上清洁的纱布或棉制隔垫即可,每天1-2次至疮面愈合,如果是Ⅱ期压疮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后外用地榆粉3-4天即可治愈。治疗中如发现疮面结痂过于干燥可加用金霉素眼膏起湿润作用。对照组: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10-15分钟后用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创面,每天1-2次。

2 观察指标与结果

2.1 观察指标 包括疗效判断、治愈时间、护理工作量、病人自觉症状、心理反应、病人安全及费用。

2.1.1 疗效判断[6] 以两周时间为判断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显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好转: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扩大。

2.1.2 治愈时间 肉眼观察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

2.1.3 护理工作量 每个病人每天压疮局部的护理时间。

2.1.4 病人自觉症状 病人2-3天后感觉局部创面肿、痛明显减轻。

2.1.5 心理反应 病人心理有无不适

2.1.6 安全 病人有无安全隐患

2.1.7 费用 压疮治疗每天所需的费用

2.2数据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用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包处理,以p

3 结果 见表1,2,3

表1两组压疮两周内的疗效观察

表1可见观察组两周内治愈率为92%,而对照组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3.253,p=0.004

表2 两组压疮治愈时间、局部护理时间及费用

表2可见观察组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局部护理时间及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3 两组压疮治疗的病人情况观察

表3可见观察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有心理不适及安全隐患情况产生,而对照组因治疗过程中需暴露压疮部位进行红外线灯局部照射,因而4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感,同时因局部照射加热每个病人均有局部皮肤烫伤的危险,因此,两组病人在心理反应及安全隐患上存在显著差异,p

4 讨论

4.1 压疮发生原因

4.1.1 预防和护理不当 急性期是因疾病、伤情,强迫性卧床或医嘱禁止翻身,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慢性期是因长期卧床病人或家属对压疮的认识不足,病人对疼痛感觉消失,未能提供改变的信息,对好发部位疏忽,对初发期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4.1.2 营养失调 长期卧床病人机体活动量受限或减少,对食物的摄入需求减少,长期的食欲减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

4.1.3 物理因素刺激 长期卧床病人皮肤受潮湿、摩擦、渣屑等物理因素刺激,皮肤的抵抗能力下降,易发生压疮。

4.1.4 压疮的危害 压疮一旦形成,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4.2 压疮的预防和治疗

4.2.1 预防措施 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如严重负氮平衡的病人,损伤后自身修复较困难;神经科病人丧失感觉的部位,由于营养及循环不良,虽然预防措施有效也很难防止压疮的发生[7,8]。但精心、科学的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止压疮的发生:(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可采取用气垫床、勤翻身、软枕应用等方法。(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 移动病人时要将病人身体抬起,不能行拖、拉、拽,半卧位时要防止身体下滑。(3)保护病人的皮肤,避免局部刺激 要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4)促进机体血液血环:可采用温水浴、按摩等方法。(5)增进病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6)健康教育 鼓励病人活动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护理一般知识,让病人及家属参与自我护理。

4.2.2 对于不可避免的压疮一旦形成要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要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压疮向深度发展,压疮局部治疗的方法很多,但应根据本医院及家庭的现有条件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治疗措施,促使疮面早日愈合,以减轻病人痛苦。

4.3 地榆治疗压疮的机理、方法

4.3.1 中药地榆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干燥根,全国均有生产,以江苏、浙江为多,春秋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碳用。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归胃、大肠经。地榆的主要成分为地榆糖甙1、2,地榆皂甙A、B、E,鞣质等。地榆的功效为生用凉血止血,炒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解毒敛疮、促进疮痈肿的消散。

4.3.2 作用机理为 地榆可缩短出凝血时间,收缩血管,具有止血作用。实验表明[9]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减轻疼痛,且药物在疮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促进愈合。体外实验表明[10]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本组随机抽取10例对压疮创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杆菌 4例,奇异变形杆菌1例,普通变形杆菌1例。近来研究还发现地榆有升血细胞特别是白细胞的作用。

4.3.3 使用方法 地榆可单味研磨也可和其他中药研磨混合使用,也可煎汁温洗或湿敷。本研究采用以单味研磨成粉外用的方法。

5 体会

通过对50例Ⅱ、Ⅲ期压疮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中药地榆对疮面收敛作用强,减少疮面渗出效果好,同时还具有消炎、抗感染、减轻组织水肿、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促使疮面干燥、结痂和愈合,加速了创面的愈合时间。而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药物配置简单,护理人员及家属都能掌握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发应发生,病人安全无不适,同时较常规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特别是条件差的农村基层医院及家庭尤为实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

[2]赵喜枝.复方蜂胶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3):40-41.

[3]焦芳霞,张云玲.5%碘酊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43-44.

[4] 黄茵.碘伏加麝香痔疮膏治疗浅度溃疡期压疮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7,22(9):20.

[5] 杨琼,王秀丽,刘平,等.红光照射治疗压疮18例[J].中国康复,2006,21(1):34.

[6]周富玲,邓卓霞,张金桃,等。百多邦软膏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行杂志,2003,18(2):175.

[7]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

[8]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2.

[9] 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8-339.

[10]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84.

上一篇:门诊患儿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下一篇:依达拉奉治疗PCI疗效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