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24 11:49:30

寻找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就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我在数学教学中紧紧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引导他们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地理解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及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交流。

一、数学语病的问题

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数学法则、定理、公式等语法规则构成的一种科学语言。就小学数学语言而言,抽象性是特点,科学性是原则,准确性是“灵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语病却时有发生。如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叙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先给学生出了这样两个算式:“3÷4=?,1÷4=?”的出发点是:由这两个算式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是有关系的,让学生说出分数与除法的区别,然后再给学生讲解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算题出示后,我叫了两个学生叙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一说:“被除数等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等于分数的分母,除号等于分数的分数线。”学生二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母,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等于分数线。”从以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听到,这两位同学都没有用规范的数学术语进行表达,因此我当即纠正了他们的错误。

有时,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用语不当的现象。如在“认识小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对学生是这样叙述“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记的时候是这样记的: 小数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结果在课后练习题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判断题:“小数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大部分学生打的是对勾,但这道习题中有两处用词不当,如果有“0.001”的这种情况,那么这道题中“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的表述就是错误的。

二、画图不规范带来的影响

小学数学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其中初步几何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画图是否规范、准确、美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单元时,第一个课时就是要作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梯形的高等线段,讲解时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但做练习题时为了节省时间就没用尺子,结果学生都跟着我学,画出的高并不和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所对应的底垂直,画图中学生也不标垂直符号,结果画出的图不标准、不美观,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交流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让他们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略了交流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把交流这一环节当成了聊天的时间,使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李大伯想利用围墙(8米)围一个羊圈,他现在有6.28米篱笆,你能帮他围一个羊圈吗?我把这道例题写到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当时我见学生的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心中很高兴,于是我悄悄地走下讲台,想听听他们讨论的情况,结果却发现个别小组在谈论一些与本题无关的话题,看见我在检查他们,有的同学便悄悄地不说话了;还有些小组间的互补学习虽然热情高涨,但最终却没有达成共识。这样不仅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舞台,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每个小组都安排了临时负责人或探究学习带头人,小组合作学习果然取得了实效。

综上所述,要做好课堂教学这项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两个因素就能决定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历程中,做个有心人,不断发现教学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重新进行实践和应用。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会焕发出无穷的光彩。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创新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