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课堂架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时间:2022-09-24 10:08:09

良好的课堂架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且能较好的运用,并不容易。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每天都在深思的一个课题。

我个人认为,数学老师首先要学纲,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搞清个部分知识的纵横联系;其次,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快的提高。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结合我的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我所处的地域特点、结合学校的教学设施等综合因素,对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选择、组合、变换、重构,我把我的课堂教学概括为五个环节:即目标明确、导学结合、巧设训练、增强激励、即时反馈。五个环节,让我更清晰、更轻松的掌控课堂的四十分钟,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对五个环节的内容及其操作要领进行简单的分析。

1.明确目标

熟悉教材,明确每节课知识的基本点,是老师掌控课堂的基础。每一堂课,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对教材内容的转化点、学生思维的训练点、知识技能的渗入点有效的进行落实。因此,对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达到什么层次的水平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形成以认知、智能、情感态度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坐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2.导学结合

导学以指导学生会学,形成自学能力为基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以表现学生为手段,习旧导新,迁移知识。在巩固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中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引导观察,指导操作,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在数学知识中,从而学会学习,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巧设训练

训练师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法。在课堂上,我巧设训练,分五个层次进行。

3.1 基本训练,以口算、数学应用中的数量关系以及认知结构的知识为主,做好前提侦测,铺垫训练,巩固旧知,引发思维。

3.2 学习新知的尝试练习,训练思维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3 巩固练习,从基础题目起步,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4 深化练习,解决习题和例题的不同题型但是思路相同的问题,训练思维概括的过程。

3.5 综合练习,进行类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推理过程训练。课堂上,多种组织形式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4.增强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充分运用“成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化激励手段,坚持“全面激励,分层推进”的原则,可通过精神的、随机的、语言的、体态语等,甚至是课内、课外、家庭、社会都可以进行激励。在激励的时候,一定要讲究全面性,不偏袒优生,歧视差生。

5.即时反馈

通过反馈和评价信息,知道学生接受的过程和效果,即时评价,趁热打铁。如果时间拉得过长,不即时反馈、评价,就会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反馈评价要讲求即时性和针对性,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育,是综合的学科,好的观点和方法,往往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打开我们的思路,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向同行学习,思考并解决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