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新形态

时间:2022-08-03 03:02:51

在“对话”中实践语文阅读教学新形态

什么是对话?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对话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对话的技巧是什么?对话受妨碍的因素有哪些?对话怎样被运用到教学实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话,研究对话,实践对话。对话教学正走向纵深发展的境地,那么,怎样把握对话教学的实质与精髓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新形态。

1.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真正的对话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才会敞开互动交流。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力求创设一个自由的互动空间。为走近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在对话沟通中,更要时刻注意和学生“情感互动”,真切融入到学生之中,促进了平等对话的深入和精彩。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话”意识已经逐渐形成,上课是和学生一起分享体验。在平易近人,亲切自然的教育生态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烈地被唤起,才更有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精彩发言,展现的可爱动作,流露的真实情感。让他们爱学、乐学,同时也让教师感受到了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下的无限快乐和满足。

2.保证充分的交流时间

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既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还要有充分的对话交流时间。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建构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相关资料;新课进行过程中,在教师、学生交流之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深入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进行品读赏析;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训练。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处理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认知基础,调动情感、态度的参与,做独立、反思和批判型读者,引导学生对作品情节、语言、环境、人物等方面作深入的探索。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灵活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3.善用合作沟通策略

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合作与沟通、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沟通、互动交往,必须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从组织形式上,有个人对话,两人交互对话,小组内对话,小组与小组之间对话,全班对话。从对象上看,有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深入对话,努力让学生通过对话挖掘出更新颖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创造性因素。重视学生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与情感交融,共享语文世界的奥秘与神奇。

在这样的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对话的双方,都是对话的主体。在民主的气氛中,双方自由言说,互相倾听,在对话中分享对人生的感悟,分享领略精神的愉悦,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情感的火焰。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让小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下一篇:善于激趣 以趣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