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制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时间:2022-09-24 10:03:58

把握学生心理制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迅速地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新课标的理念贯穿到音乐教学中。正如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达到"以趣激情,以趣促情"的目的。《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教学中,我融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尝试:

一、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可以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微笑一下并不费力,可却有无穷的魅力。轻轻一笑,顷刻间把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消除了。记得有一次,全县音乐教师来听我的课,教室里的老师比学生还多。在上课前,我先是朝他们微微一笑。在课上,我发现学生的紧张已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信的笑容与渴望回答问题的眼睛。课后,我问学生紧张吗?他们告诉我说:“许老师,说实话,看到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是挺紧张的,可也不知为什么,看到了您的微笑,我们的心里就平静多了,也变得很自信了。”可见,老师的一个微笑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学生,应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初二(3)班学生哈佳,平时目无纪律,父母拿他没办法。课上非但不拿书本,还自己听起音乐来,拿他的话来说,我又没有妨碍你上课;有一天,他公然在音乐课上磕起瓜子来,我就微笑地对他说,你影响了我上课,因为现在我也想吃瓜子了,但这里不是磕瓜子的地方,如果你能理解的话,就收起瓜子,这是我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我做老师应尽的责任。说完,我继续上课。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意识到自己错了,把瓜子放到了桌斗里。课后这位同学找到我,并对我说:“我记住你了,你是一个好老师。”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只要他做得好一点,我就会用不同的方式表扬他。

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也使学生的最高奖赏。学生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微笑能让学生感悟到音乐带来的美。

学生很愿意跟我接触,也愿意上我的音乐课,而且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和谐。我认为,只有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生才有兴趣学习音乐,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我。

二、用丰富的媒体吸引学生。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他们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中,合理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提前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或歌曲,使学生感到进入音乐世界,与周围环境很快融为一体,然后用音乐师生问候。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是很好的组织教学的形式,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感情。

为提高学生兴趣,我们可以把声音与画面结合起来。我在设计《摇篮曲》这一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前我设计一段漂亮的flas,让学生伴着优美熟悉的旋律,看着美丽温馨的画面走进教室,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创设一种美的课堂氛围。我发现,学生刚进教室就已被美妙的音乐和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更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此时,媒体的运用则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听,然后展开他们思维的翅膀。但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有限,有些情景和形象是他们无法通过想象来获取的,这时,一些必要的音像资料能弥补空缺,填充盲点,会激发学生的情绪。如在请学生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作品的演出盛况,这样能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欣赏作品。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样,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便犹如身临其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喜欢音乐的兴趣。

三、用巧妙的语言感染学生。

心理学说:语言也是一种环境,优美的语言,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巧妙的运用教学语言,学生会被你的话语所打动,所感染,会立刻投入到积极地学习中。在学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一课时,我用舒伯特的摇篮曲导入,亲切地对学生说:“刚才这首轻柔舒缓的摇篮曲,似乎打开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把我们带入了母爱那温暖、甜蜜的氛围之中。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再去深入的体会一下母爱的温馨?那么,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充满好奇心,被眼前地画面所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唱起来。这样,刺激了同学们的求知欲,达到了培养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课前,教师恰当、巧妙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发现美、体验美的热望,使其产生强烈的动机,快速进入课堂。我在讲《走进乐圣——贝多芬》这一课时,通过一种社会现象——追星,来引出“乐圣”——贝多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正值豆蔻年华的我们来说,追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是,追什么样的星,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明星仅仅算是流星,而有些则像恒星。”接着用提问的方式设下一个悬念:“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会受到世人的仰慕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立即投入积极的思维中。教师用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底蕴去带动学生,点拨学生,必将升华他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样的课堂也必将是风景无限。

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面对“新标准”和“新课程”,我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共同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抓住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氛围,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上一篇:激发学生能力凸现音乐教学功能 下一篇:新时期思政教育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