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情思 第9期

时间:2022-09-24 09:39:52

记得小时候,要去乡下姨姥姥家,必须走那条唯一的羊肠小路。那条小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晴天刮风时,沙尘四起,迷蒙双眼。赶上雨天,污水溅身,泥泞难行。

想致富,先修路。人们终于懂得了这个道理。于是,我那文断字的姨姥姥,把生意托付给别人打点,自己一马当先张罗起修路的事情来。她上访县里,软磨硬泡,联合乡里,群策群力,集资筹款,没多久,这条羊肠小路拓宽了面积,铺上了沙石,改变了模样。

道路平坦了,各种农车开进了乡村,开进了县城,便利了交通。一道道车辙像一个个优美的乐谱,唱着《好日子》的欢歌,让乡亲们开了眼界,尝到了甜头。人们陆续地把乡里的土特产运出家门,和城里人打起了生意上的交道,腰包开始渐渐地鼓起来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不再满足小打小闹的生意往来,开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他们带着伐木工具兴师动众浩浩荡荡地闯入山林。一排排的大树倒下了,一幢幢的房子盖起来了,甚至二节楼,三节楼拔地而起,红砖绿瓦,蔚为壮观。

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树林荒芜,垃圾成山,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代子孙。年轻人兴高采烈,老人们却唉声叹气。

不久,沙石路承受不起超重车辆的往来,又变得坑坑洼洼起来。雨天,一旦有车辆经过,人们躲闪不及,身上被污水溅得如同梅花鹿一般。

姨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能这样下去了,必须制止,路还得重修啊!

于是,姨姥姥和一些乡村干部自发地组成护林队,日夜巡逻。

那天,几个盗伐者让姨姥姥碰了个正着。他们先是和姨姥姥套近乎,拿钱贿赂,见姨姥姥不吃这一套,又开始蛮横无理。一向文雅优美的姨姥姥双手叉腰,立在道中央,厉声斥责:想要上山,先开车从我身上压过去。那些青年人面对突然强悍而不要命的姨姥姥,顿时没了来时的嚣张,悻悻而去。怎么办?姨姥姥一次次找那些后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打消他们只顾眼前利益的念头。县里也高度关注,下达命令,严禁乱砍乱伐,许多树木得以幸存。姨姥姥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生活在变,观念也在变,人们以摩托车、小汽车代步出入县城,已是习以为常了,就连姨姥姥娴熟地开车技术都让乡亲们夸耀不已。

挽着姨姥姥的手臂,漫步在乡村的柏油路上,不时的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与我们擦肩而过,他们手提照相机、摄像机,恨不得将一切纳入眼中,生硬的汉语和高高竖起的大拇指,表达了他们对这个文明乡村的喜爱与艳羡。

姨姥姥说:宝贝,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去国外留学,成为他们眼中的“外国人”。

我郑重其事地点头称是。

姨姥姥说:外面再好,也没咱家好!

是啊,这里的确是太美了:宽敞的路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掩映姹紫嫣红的公园里,总有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晨读的声音,摇曳的翠柳下,常有人们对弈闲谈,清澈的江水边,还有老者垂钓自娱自乐……

上一篇:我遇到了保尔.柯察金 下一篇:关于名著深阅读的几点实践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