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及护理配合

时间:2022-09-24 09:23:23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及护理配合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抢救方法与护理方法的配合, 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接受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抢救资料以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新生儿患儿在本院及时接受了复苏抢救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除1例患儿自动出院外, 其余19例患儿均已治愈, 无死亡病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患儿接受及时有效规范化的复苏抢救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 救护成功率高,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临床抢救;新生儿窒息;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186

在我国, 每年有高达13~15万的新生儿因窒息导致死亡, 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之后最常见的情况, 是胎儿窘迫的延续, 主要是因为患儿新生儿与母体脱离之后呼吸抑制或者没有办法自己呼吸导致了混合性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1]。这种情况下, 必须及时对患儿进行复苏抢救, 之后配合以护理干预。此次研究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了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 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了复苏抢救和护理干预的新生儿窒息患儿2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11例, 女9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体重>4 kg的有1例, 体重在2.5~4 kg的有12例, 体重

1. 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对出生1 min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 记录新生儿的窒息程度, 并且根据新生儿对刺激的反应、呼吸、肌张力、肤色、心率进行综合的评估, Apgar评分结果为0~3分的记为重度窒息, 4~7分的记为轻度窒息, 8~10分记为正常。

1. 3 临床抢救方法 新生儿出生之后, 迅速对其进行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临床抢救的关键在于复苏的及时以及执行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严格规范化, 具体步骤如下。①清理掉新生儿身体上的血迹和羊水, 用温热的干毛巾擦身, 摆正患儿, 将患儿口腔、鼻腔清理干净, 建立通畅的呼吸道。②摩擦患儿背部、拍打患儿足底, 使新生儿啼哭出现呼吸, 如果新生儿的心率≤60次/min, 应及时给予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新生儿的心率≥60次/min应给予患儿正压人工呼吸, 新生儿的心率≥100次/min则为正常。根据医生的医嘱给予新生儿1:1000的肾上腺素, 经过复苏抢救之后, 大多数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 肤色也迅速转红, 解除缺氧状态。

1. 4 复苏后的护理干预方法 ①基础护理:关注新生儿窒息患儿臀部、口腔、脐部的清洁工作, 减少探视人员及次数, 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前后必须洗手避免患儿细菌感染。②心理护理:新生儿窒息患儿一般伴有并发症, 护理及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产妇的心理会有一定的焦躁, 须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告知产妇救治成功案例, 增加产妇信心。③保暖:将新生儿窒息患儿放置在辐射台上, 当患儿病情稳定, 则放置于湿度55%~66%、温度30~35℃的保暖箱里维持患儿的低耗氧量和新陈代谢率, 使患儿体温维持36.5~37.0℃的体温。④吸氧:临床抢救进行复苏之后的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呼吸虽然恢复, 但仍有不同症状的缺氧状态, 要给予重度窒息新生儿持续性低流量吸氧, 给予轻度窒息新生儿间断性低流量吸氧, 如果患儿动脉氧分压在78 mm Hg(1 mm Hg=0.133 kPa)之上, 且自主呼吸、面色红润, 则恢复正常。⑤病情观察:医师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心率、肤色、呼吸、体温、尿量的症状变化, 患儿如果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抽搐, 应及时进行处理。

2 结果

此次研究选择的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过复苏抢救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除1例患儿自动出院外, 其余19例患儿均已治愈, 无死亡病例。随访的6个月中没有发现患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3 讨论

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原因为脐带胎盘羊水、胎儿因素、母体因素, 综合这三大原因进行研究,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现象很大原因是和母体有关, 因此, 做好产妇的保健工作非常必要, 孕妇孕期体检时, 医院应做好健康宣教[2], 向产妇推广保健知识, 传授产妇定期记录胎动, 提醒产妇重视产前检查到新生儿出生这段时间, 并且高危妊娠孕产妇应该增加产前体检的次数, 如果发现身体或胎动异常, 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在产妇生产过程中, 医师应该时刻关注孕妇生产过程, 及时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现象的患儿进行复苏抢救,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妇产科的医师、护士都应该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方法及Apgar评分法, 要对护士、医师的复苏抢救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 不断进行技能和理论的强化, 让每一名护士、医师都可以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在进行复苏抢救时, 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复苏规范程序进行复苏抢救, 其中关键在于保持患儿呼吸道、口鼻腔的通畅, 及时改善患儿缺氧的情况, 减少发生缺氧发生的几率。新生儿窒息也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 因此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了复苏抢救之后, 应该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干预, 例如一些基础护理、吸氧护理, 时刻关注患儿的症状变化, 同时也要注意产妇的心理护理, 要防止患儿再次出现窒息现象[3]。

在本次的研究当中, 本院接受复苏抢救的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 接受了基础护理、吸氧、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后, 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除1例患儿自动出院外, 其余19例患儿均已治愈, 无死亡病例, 并且在随访的6个月中没有发现患儿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红, 钱月梅, 涂静妆.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4):2109-2111.

[2] 杨玉敏. 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护理配合. 中外医疗, 2013, 32(14): 144.

[3] 王秀珍.新生儿窒息抢救32例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4, 9(3):403-404.

[收稿日期:2015-03-26]

上一篇: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06例临床护理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