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心灵做起初探

时间:2022-09-24 08:54:09

教育从心灵做起初探

首先我们得了解幼儿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幼儿自身的需要,并为幼儿所接受。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幼儿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幼儿心理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幼儿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幼儿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其次,我们得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在了解了幼儿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幼儿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幼儿的帮助要得体,爱幼儿,还要会爱幼儿。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

从孩子第一天进幼儿园的大门开始,我们就教育幼儿要从小事做起,开始要学着去承担责任,从小做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一直以来,幼儿都在我们面前表现得不错。懂事、听话、乖巧是女孩的性格;调皮、捣蛋、不服管教便是男孩的天性。当然,这是一般规律。而如果一个女孩变得很调皮,不听管教的话,她将胜过一般男孩的劣性。我们班的燕亚便是活生生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乍一看,燕亚是一个恬静、可爱、话语不多的小女孩。当你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早上上学迟到,上课交头接耳,中午一点儿觉也不睡,而且还扯小朋友的被子,进教室时将门锁死不让小朋友进来,所有的这些都是她所做过的事情。这时你会感到特别的惊讶: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小姑娘呢?其实,为此老师和她的父母都费尽了心。她的父母曾多次告诉老师,燕亚如果实在不听,就照屁股拍吧!说这些话时的表情很无奈。其实老师也有着同样的心情,屁股也拍了,但是还是毫无起色,而且比以前更皮了。老师慢慢对她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想任其发展……

当一个孩子让老师对她的教育产生放弃的念头时,事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她的将来谁都不抱希望,是会让人感到非常痛心的!而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在课间休息时,她把自己从未用过的本子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于是老师将她叫到面前,并没有训斥她,而是心平气和的问她:父母在哪工作,累不累,挣钱来做什么,看到爸爸妈妈那么累心里心疼不心疼,这样做对不对,爸爸妈妈送你来校是做什么的,让爸爸妈妈知道了你的表现会怎么样……问了她好多问题,说着说着,很少掉眼泪的她却大声哭起来。最后老师说:“今天老师不批评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接下来的几天燕亚表现异常安静,表现特别好,而且连续受到老师的表扬。看到燕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老师和她父母心里都感到特别高兴和心慰!

又如有一天中午刚进教室,就有小朋友气冲冲地来向我们告状,我们班的陈程被值日老师抓住了,原因是他把垃圾倒进水池里,果然,在中午的时候,园内的广播里不指名批评了他,这时候,他胆怯地站在教室里,教室里满是小朋友的责备声:“真讨厌,我们辛辛苦苦争取了一个星期的流动红旗,现在都被你给扣掉了!”“你怎么能这样给我们班抹黑!”我让他走到教室前面,并采取全班表决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罚。有的孩子说:“把他送回家里,等他改好了再回来。”也有的说:“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向全班小朋友道歉。”真是热闹极了。最后的办法是,全班举手表决,让他在班里承认错误,并等到放学家长来的时候,再商讨。事情的结果是,他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并且保证改正。

班上的事情,我现在是尽量地让孩子来表决,让他们学着去公平公正地处理事情。并且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做个有勇气对自己负责的人,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有的家长善于为孩子找借口,直接导致了孩子现在与将来都只为自己找借口,不敢勇于面对自我;而有的家长是从小事上对孩子严格要求,注意以言行举止来影响、教育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教育中,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处理孩子行为的时候,把有的事情化小,而有的事情却应该适当放大,给他们以深刻的教训与认识,如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我们都说园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然而在我们看来,这种配合而更多的应该是家长从感情上贴近园校,从心灵深处理解老师,防止教育伤害,从心灵的关怀做起。因为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

上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设而不求”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