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开发利用现状探析

时间:2022-09-24 08:13:26

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开发利用现状探析

【摘要】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地理标志的开发中显得参差不齐。为了对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开况有一个全面地了解,为当地政府部门在规划农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课题组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对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地理标志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客观地分析了各省(市、自治区)在地理标志的申报,地理标志开发中产业结构,生产状况,并探讨了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比较找出差距,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西南地区;地理标志;开发;探析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6-0141-05

近年来,地理标志产品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在地理标志开发方面起步较晚,相对于我国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来说,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还显得尤为不足,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对地理标志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开发的力度也有差异,同时也还存在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涵义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二)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的作用

1 地理标志产品有利于迅速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比如云南昭通天麻。在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之前,市场知名度不高,销量也有限,但是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很快声名远播、身价倍增。

2 地理标志产品有利于整合资源,扩大生产规模,甚至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西南地区地域特征明显,拥有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的加工在过去往往是手工作坊制作,生产流程、生产标准往往是凭师傅的感觉,没有一定的标准。而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统一的标志(原产地域保护),执行统一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这些特性很容易将分散经营甚至是千家万户经营的名特优产品,按统一的标志、统一的标准统一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这种方式应该是当前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如,四川峨眉山茶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冠名后,大力发展茶园产业,茶叶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茶叶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创牌工作也卓有成效。

3 地理标志有利于提升地方品牌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可以成为地方名片,提升原产地的形象,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某些产业化程度高,具有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还可以提升国家品牌形象,登上国际舞台。如。重庆的荣吕猪是地理标志产品,已经成为荣昌县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种猪、仔猪、生猪养殖,饲料、兽药生产与销售产业,带动了畜牧、兽医科学研究的发展、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就业,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了贡献。

二、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发展状况

为了对西南地区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利用有所认识,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各个省(市、区)地理标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表2中可以看出。截止2010年12月30日,在我国注册的地理标志中,西南地区有303个,产值达到1274亿元。

四川省在地理标志的注册申报数量和产值均处于西南地区的首位。说明四川省对地理标志的申报注册非常重视,并将申报工作与农产品的开发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注册申报地理标志的数量超过贵州,但是在产值方面却与贵州差距较大。表明重庆市在地理标志的开发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加大对地理标志的开发力度。与云南省相比。贵州省和重庆市都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自治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的地理标志产品只有8个。因此,地区在地理标志的注册申报,以及开发利用方面潜力巨大。

从表2的数据还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标志申报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农业企业以及农户对地理标志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有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促进地理标志产品销售,发展地方经济,有效解决农民在当地的就业。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数量依次为:蔬菜瓜果类、茶叶类、中草药材类、粮食油料类、轻工产品类、畜禽蛋类、水产品类、食品饮料类、酒类等等。在西南地区。地理标志产品数量排名第一的是蔬菜瓜果类,特别是对水果的开发除外,力度都很大。此外,更多的地理标志分布在茶叶类、中草药材类,这是因为西南地区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是生产各类名优茶、中草药的优质区域,也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最适区域。大多数区域劳动资源也相对较充实,茶叶、中草药生产成本较低,为参与国际竞争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石柱黄连,已经占全国销售量市场的60%,占全球销量的40%;一般黄连的有效药用成分只占3%,而石柱黄连的有效药用成分高达13%。但是酒类地理标志的数量与四川、贵州拥有众多的知名酒类品牌极不相称。同样,烟草的地理标志也只有2个,这些都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西南地区地理标志开发存在的问题

地理标志既是原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开发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三农”工程。随着市场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地理标志的表彰功能日益明显,地理标志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产品附加值也逐年提高。因此,各地政府也开始关注地理标志的注册申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利用中,也存在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对地理标志的认识不足

1 对地理标志的主体认识模糊。对地理标志的概念大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地理标志的主体认识不清,缺乏足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造成政府与企业、企业与部门间的责任不明。导致对相关产品的监管、维权保护、政府营销等相关配套措施未能跟上。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之前,投入大,收益小,如果没有明确的主体,地理标志的开发就会困难重重。如自治区独特的高原气候,许多农产品都会具有独特的品质。但是在形成生产规模之前,如果对产品开发的主体不明确,就会缺乏对地理标志开发的积极性,地理标志的申报自然就会不足,更不要说后期的开发了。

2 没有认识到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企业忽视地理标志所涵盖的价值,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缺乏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品牌和质量意识淡薄。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是被保护的无形资产。同时它也是当地政府拥有的公权。地理标志与商标等私权不同,私权只能由特定个体独享,而这种公权可以被一定区域内符合特定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共享。在具有相当浓厚的地域特色产品方面,企业往往更注重于《商标法》所保护的企业品牌,而忽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其为主体的公权。因此,许多企业对地理标志申报的积极性不高,宣传力度不够,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

3 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消费习惯。一般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识也还较陌生,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消费没有形成主动意识。在超市,对消费者进行观察,可以看到: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往往更为看重名优产品、土特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识,对地理标志关注不够。地理标志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注册标准难以统一

地理标志在不同部门申请注册时,名称不够规范,有时申请主体不统一,难免发生利益冲突,不利于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标志是由多部门分管。

1 地理标志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根据《商标法》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申请以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注册的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申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审核。

2 地理标志产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提出申请,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拟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文件、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对收到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

3 农产品地理标志由国家农业部负责管理。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

由此可见,地理标志的多头管理,尽管职责有所分工,但是消费者却很难把握,加之不同部门审核的标准不一致,在审核中也会存在一些冲突问题。如重庆火锅已经全国闻名,但是多次申报地理标志都没有成功。重庆火锅起源较早,口味较厚,以麻辣见长。大约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开始有了毛肚火锅,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烫的典型性格。其底料配制是选用郫县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牛油、汉源花椒为原料。由此可见,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重庆火锅是食品类还是服务类?这就涉及到重庆火锅的概念,它是指火锅的原材料,还是烹调方法?还是重庆火锅的容器、菜品?或者是整个流程?有人建议注册重庆火锅底料,但是火锅底料能否代表传统意义上的重庆火锅。二是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哪个部门申报?显然重庆火锅不是初始农产品,不可能向农业部门申报。如今,重庆火锅选料包罗万象,菜品发展到几百种,囊括了食物王国里可食用之物。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还很难,加之重庆火锅独特的老油回收方式,还一直受到外界的异议。最近,重庆火锅协会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提倡采用一次性火锅底料,拒绝老油,但是却直接提高了火锅成本,不仅使重庆火锅失去了传统的口味,也人为的失去了大众消费市场。导致一些中小火锅馆关门歇业。这是经营中的问题,同时也看到传统方法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矛盾。因此,由质量监督部门来确定重庆火锅也会有问题。为此,重庆火锅申报地理标志,只能是向国家工商管理局申请注册,将重庆火锅申报为集体商标。但是申请类别(产品或者是服务)却始终成为争议的焦点。为此,对于“重庆火锅”的商品类别、技术标准等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各部门在核定产品的地理区域时也有差异,难以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如商标总局批准的“仁寿枇杷”,农业部注册的是“文公枇杷”。文公是仁寿下属的一个乡镇。地理区域的变化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没有变化,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的识别风险。

(三)行业自律不够

1 地理标志产品控制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一般地理标志行业内中小企业较多。一些生产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不法经营,以次充好。往往一个企业的行为,造成整个行业经营受到影响,使地理标志产品整体形象受到损害。据了解,被称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产于四川郫县的唐昌、郫筒、犀浦等原19个乡镇,已有300年历史。2006年获准使用郫县豆瓣证明商标。而一些企业以次充好。严重影响到郫县豆瓣的整体品牌形象。

2 追求经济利益。假冒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自于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由于不同地区地理位置的差异,农产品的成熟期有早有晚,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购买其他产地的农产品冒充本地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为主要的是损害了地理标志产品的良好声誉。如双流枇杷,由于季节性很强,鲜果销售时间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蝇头小利。在本地枇杷还没有成熟前从福建购进枇杷,用标有双流枇杷地理标志的包装箱冒充,严重影响到双流枇杷的良好声誉。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

(四)市场需求减少

一些地理标志产品尽管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国内外大量优质农产品的进入,对当地传统的农产品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如万州红桔是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万州是世界柑桔起源中心之一,距今已有4000多年种植历史。但是。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口感要求更高。市场对红桔的需求降低,万州红桔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有可能将会逐步退出市场。

(五)品牌宣传不足

地理标志企业规模比较小。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因此,普遍存在“小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现象。应该说,地理标志普遍缺乏宣传。主要是农产品宣传投入不足,国家相应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名牌的品牌效应已广为人知,而地理标志产品虽然受WTO规则保护,但是由于宣传滞后、涉及的范围不广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与消费者的心目中,名牌仍然是企业与消费者的首选。

(六)品种开发不足

在前面对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统计分析中看到,有些品种的开发还严重不足。如在西南地区酒类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酒类只有4个地理标志。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极不相称。

四、西南地区地理标志的发展对策

地理标志之所以能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并不在于地理标志本身有吸引力,而是因为附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具有特定品质保证。所以,对地理标志的开发利用不能脱离开其赖以知名的产品。

(一)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企业是地理标志开发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依靠企业共同制定行规行约,共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共同协商、协调利益相关事宜,通过协会积极主动的工作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地理标志的开发利用方面,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牵头,企业参与的方式,调动企业积极性。一是积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二是积极开发地理标志产品,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如涪陵榨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管理,对涪陵榨菜的宣传,种植、加工、销售等进行积极引导,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涪陵种植有61.5万亩地的青菜头。60万人从事榨菜产业。

(二)部门间的协调管理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无论采用现行的《商标法》或是制定单行法和成立专门机构,都必须建立协调机制或统一机制,才能达到有效保护。在目前的条件下,应建立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农业管理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对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加大打假力度,在引导规范地理标志许可使用行为的同时,对印刷企业、纸箱销售商、商品经销商等进行检查,为地理标志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如2011年9月,阳澄湖大闸蟹实施统一上市时间,统一新的防伪标识,有力的防止了不法商家的假冒行为。同时,部门之间也需要统一的标准,如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地理范围认定需要一致,从而有利于地理标志的发展。

(三)塑造品牌形象

地理标志要发展,一定要打假扶优,实施“名牌”战略。从政策、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和宣传地理标志产品。在众多的地理标志中,脱颖而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龙头企业,可以创建企业地域名品品牌。品牌依托品类而生,每一个大品牌总是代表着一种大品类,如,乌江代表涪陵榨菜,竹叶青代表峨眉山茶。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类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和接受,是创建大品牌的沃土。许多地方特色产品、原生态产品竞争水平不高,行业混乱,群龙无首,这恰恰是抢占地方特色产品资源,成就大品牌的绝好机会。

(四)注重长远利益

地理标志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接受挑战,求得发展;或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改良,或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做到保护和发展的统一。随着社会生活资料的日益丰富和消费的多样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特色、质量,而这种对产品特色、质量的追求产生了要求其地理来源可以识别和确认的需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使消费者的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在一个框架内达成一致。不是每一个地理标志都需要大力宣传,一些地理标志产品还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如大足黑山羊每年产羔平均只有2.7只。因此,对于种群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借助地理标志的品牌优势,在目前的情况下,以高价出卖种羊,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二是从长远着想,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封闭式管理,扩大种群数量。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商品销售。笔者比较赞成第二种方式,在封闭式养殖期间,由于品牌宣传的影响,将会形成有价无市的状况,企业只有投入,没有收益。为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政策或者资金上的扶持,这对提升当地的品牌形象,以及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

(五)制定规范标准

保护地理标志最本质和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要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质量。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保护是基础,是核心,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发展之中不忘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能盲目扩大地理标志的产品范围。为追求经济利益降低产品的品质。为此,建议我国的每一个地理标志产品都应当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技术质量标准,商标使用,包装装潢等进行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以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声誉。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一律禁冠地理标志名称。

(六)注重促销策划

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本身具有一定的表彰功能,但是“酒好还要会吆喝”。仅仅依靠农户个体、生产商的分散经营显然不能把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也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集群是一种传统产业的集群,作为一种优势的特色经济,原产地区域外的竞争者不易进入,也难以模仿。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使得地方特色产品从传统作坊运作模式进入到规模复制、标准化生产运营的时代,为做强产品、做大市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积极开展节事营销,借助媒体力量,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措施宣传和推广地理标志产品,争取在市场博弈中把握主动权。

上一篇:碳基金的法律解读 下一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三个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