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从这里开始

时间:2022-09-24 08:04:58

编者按:第十一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在多方面有所创新,不仅选手,甚至评委在看到评分表时,都深感颇有压力。多方面的创新,是为了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使教师更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面对这些创新,评委在思考、选手在思考,每一个人都期望能从这些创新中,找到自己改变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把协作创作供教师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改为协作创作供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把制作支持教师授课的课件改为制作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任务的配套资源,并且鼓励参赛教师创作微视频――微课,这种改变有助于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的转型。

赛项理念剖析

1.“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是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倡导把教学重心转向学生学习的积极尝试。为了支持教师通过竞赛实现从“为教师设计”到“为学生设计”的职能转变,组委会提供“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模版,引导参赛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可供操作的学习任务,并提供学习建议,方便学生借助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可见,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就是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扮演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

2.配套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支架

用微视频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是本届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另一个创新点。竞赛要求参赛教师根据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任务的要求,事先设计、开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学习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使自主学习成为目标明确的高效学习方式。这种资源的最佳形式在当前表现为微型教学视频,即微课。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可以通过观看教师预先录制的微视频来完成自学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观看视频的过程是自主控制的,可快可慢,既可只看一遍,也可反复多次观看,学习的自真正地回归学生手中。可见,制作配套微视频是教师提供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支架。这里,教师扮演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

于是,我们欣慰地看到,“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微视频、“云计算”教学环境,以及之后将要发生的课堂内化知识相结合,就能形成“学习知识在课前,内化知识在课堂”的中国特色的“翻转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会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课堂学习的组织者的转型。

赛场规则解析

本届NOC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成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制作配套的学习资源、教学设计循环评价、修改完善“自主学习任务单”及其配套资源、可视化陈述与答辩四个阶段,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配套学习资源的制作。以下就“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达成目标、学习预告、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以及学习资源制作中的一些规则做解析。

1.达成目标的设定

规则: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请用“通过观看某种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谓语+宾语’”表述;旨在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

解析:所谓的“达成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是指其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其表达的是,当学生完成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后,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该目标的设定必须既切实可行又简洁明了,既有操作性又便于检测。

2.学习预告的定位

规则:简要说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可用流程图代替。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知识与课堂内化知识的关系。

解析: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着手自主学习知识之前,发现自主学习与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为准备参与课堂学习做好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其结果会提高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质量。

3.学习任务的设计

规则:通过观看教学资源自学,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学习任务(提示:含必要的提示等帮信息)。

解析:规则中的关键字“自学”提醒我们,这是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独立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一份教案,不能用过往的写教案的思路与方式设计,其中没有教师角色的参与,因而不能出现诸如“教师总结、学生协作讨论”等词汇。任务的描述要清晰具体可操作;任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逐步递进;任务的数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恰如其分,以预估学生能在20分钟内完成为宜。

4.学习资源的制作

规则:制作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配套的学习资源,制作的配套学习资源的播放长度应控制在8分钟之内。

解析:规则中的“播放”一词,提示了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倡导以微视频支持学生自学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模式,鼓励参赛教师现场录制、制作配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教学微视频,并对视频的时间长度作了明确的规定。与此相适应,组委会在赛前了允许教师自带“耳麦”参赛的信息。

参赛作品评析

第十一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涌现出许多思路新颖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现场也看到了一些较为优秀的微视频制作团队。下面以初中信息技术参赛团队的作品为例,分别就达成目标、学习预告、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做一些评析,期望与本届参赛教师们一起回顾与总结,也为今后的参赛团队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案例背景:

竞赛课题:以“图片处理”为课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份能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完成知识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与此相配套的学习资源。

教材简介:江苏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图片的处理”,其学习目标是“学会利用常用的图片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处理来更好地表达主题”;实践创作的主题建议是,制作“保护水资源”作品。教材介绍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涉及了ACDSee、Photoshop、我行我速三款软件的简单应用;二是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分别有调整色彩、旋转和裁剪、图片合成三种基本操作方法。

参赛团队都对教材的内容、次序、深度等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在创作主题上呈现出了“魅力河北跟我来”、“一图变四季”、“情系灾区,爱心义卖”、“魅力云龙湖”等精彩纷呈的创意设计。下面将以“一图变四季”设计主题为主,展开评析。

1.简洁明确的达成目标

案例1:

以“一图变四季”为主题的参赛团队,设计用一张图片,通过色调、对比度、滤镜、裁剪、旋转等不同的处理手法,呈现出春夏秋冬四季效果。为此,设计的达成目标如下:

(1)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一,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秋景”图片效果的制作,掌握对图片色调的调整。

(2)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冬景”图片效果的制作,掌握饱和度的调整,以及使用“滤镜”美化图片。

(3)学习“微课资源”中的任务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夏景”图片效果的制作,掌握旋转、裁剪、合成图像的基本操作方法。

(4)通过观看“微课资源”中老师展示的作品,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

评析:达成目标的四点描述体现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特点。三项实践操作和一项知识学习的要求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且三项实践操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的技能层次分明。如果能够在文字描述之后,添加如图1的图示化描述,将有助于提高目标的可读性,给予学生视觉享受的同时,提高他们对“预学习”的兴趣。

2.清晰明了的学习预告

案例2:

主题为“一图变四季”参赛团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计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如下:

(1)检查任务单所要求制作的作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点评。

(2)分组讨论,分析作品,选择合适的图片加工方法;互助完成图片“阴、晴、雨、雾”的效果。

(3)将处理后的图片作为素材,用“我形我速”软件制作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电子作品。

评析:团队成员很好地理解了“学习预告”的含义和设计目的,将任务单的自主学习要求与后续课堂教学间的衔接作了较好的说明。如果在表述上能运用图形化(如图2)或流程图(如图3)的方式,将大大提高其逻辑性和易读性。

案例3:

本届决赛中,有不少的团队对“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理解有误,同样的以“图片处理”为课题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有两个团队是这样设计学习预告的:

学习预告之一(团队1):

(1)自学“微课视频”;

(2)运用自主学习任务单,结合自学辅助网站进行探究;

(3)在Moodle学习平台中完成作品上传与互动评价。

学习预告之二(团队2):

课前预习―美化调整图片(美丽云龙湖)―图片合成(暑期日历)―综合练习(旅游贺卡)―上传作品―浏览评价―评选优秀小组―课堂总结

评析:“学习预告之一”中,“自学‘微课视频’”环节已在课前的自学环节完成,没有必要出现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预告之二”中,“云龙湖图片的美化调整、暑期日历的图片合成制作、制作旅游贺卡的综合练习”等都是“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样理应课前自学完成的任务就不该出现在自学习预告中。以上两种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体现出参赛教师尚未理解“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意义和功能,对“预学习”的目的认识还不到位。将自学后的教学预告写成了“在课堂内使用任务单的步骤说明”,显然不符合赛项规则中的设计要求。课堂学习形式预告是“预学习”的后续环节,既不是关于“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说明,也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实施教学的过程。

3.层次分明的学习任务

案例4:

主题为“一图变四季”参赛团队设计的学习任务如下三个表格。

通过观看微视频教学资源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节选)

评析:在这个案例中,三个学习任务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层次分明,逐层递进。每一个任务的描述都非常细致,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总体达成目标之下,还有每个任务的分阶段目标。每个任务描述中都用显著字体列出了关键性动词“想、试、看、做”等,要求学生完成的动作很明确,同时指明实施任务的方法,简单易读。每个任务之后,还附有作品展示栏,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支架的特质。三个任务之后,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题,作为后续进入课堂教学的铺垫,并与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中的内容相衔接。

4.有趣务实的学习视频

案例5:

该参赛团队为“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了时长为5分56秒的配套学习微视频,现截取部分的画面呈现:

图4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一个任务“春景变秋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图5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二个任务“春景变冬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图6是为配合任务单中的第三个任务“春景变夏景”的图片处理过程视频截图。

评析:“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既有“细小、轻微”的意思,又有“精深奥妙”的含义。这里,“微”字所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微不足道、微乎其微,更代表了“微言大义”和“见微知著”。这个短短将近6分钟的微视频,完整、清晰地演示了由同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如何经过一系列的图片处理手段,演绎出秋、冬、夏三季不同景致的过程。期间融合了调整色调、RGB颜色、饱和度、滤镜效果等多种图片处理方法,有趣而实用,学生一边看视频一边操作,很容易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学任务。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留给每一位参与教师的是对翻转课堂的探索欲望,是对微视频教学的实践动力,更是对未来高效教学模式的深刻思考,愿以此作为我们新的起跑线,让我们对探索高效教学方式的思索由此启程。

上一篇:通源石油:拟定增收购华程石油 核心资产低于预... 下一篇:怎样让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