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醉花阴》与《武陵春》中的愁情

时间:2022-09-24 07:48:28

内容摘要: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武陵春》中都有一个写愁名句,很能代表她的婉约词风。虽然同是写愁,但因所处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不同,其含义与情怀也不一样。本文试加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醉花阴》 《武陵春》 愁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诸多作品中有两个写愁名句,很能代表她的婉约词风。虽然同是写愁,但因所处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不同,其含义与情怀也不一样。透过诗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代女词人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命运浮沉和丰富沉重的情感世界。这两个写愁名句分别出自《醉花阴》与《武陵春》,现逐一来浅析这两处名句。

一.《醉花阴》——愁情闲美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女儿,十八岁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感情笃好,两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和研究,生活幸福美满。写这首诗时,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因思念丈夫而觉生活孤寂,写成《醉花阴》一词,来寄托自己的相思离愁。

结尾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流传千古。新奇传神的比喻,言情含蓄的蕴藉,尤以“人比黄花瘦”最为精警。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之句。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而且不雍容艳丽,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以优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这里作者以花自比,令人想象出这位美丽多情的由于日思夜盼望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虽然不着一个“思”字,但人物的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另外,就“人比黄花瘦”这一句,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有“贵公子”、“绿牡丹”、“状元郎”、“一品夫人”之类的名目,所以作者一物两比,既喻己,又喻夫。既有丈夫因思念自己而消瘦,更有自己对丈夫的深切、强烈的思亲之情。坦率地讲:“人比黄花瘦”——闺中的妻子比异地的丈夫更瘦。这就把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共同相思的感情,委婉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了。

二.《武陵春》——愁情凄切

晚年的李清照时遇国破家亡。避难金华,丈夫病故,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故写下了上面的《武陵春》。这首词明白如话,读了它,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感于花落春去的老妇人,在“日暮客愁新”的时刻,对镜空坐,懒于梳头。回想人事时势的巨变,痛感万事皆休。想说点什么,语未出口,泪却先流。这是多么凄凉的晚景啊!词的下阙流露了作者想要去春景尚好的游览胜地去泛舟消愁的愿望。但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已渗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是难以排遣掉的。这一句将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体、有重量的实物来加以描写,很是新颖别致,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首先,由舟的轻反衬出愁的重;其次,由舟轻不胜载愁,巧妙地赋予无形的愁以形状和颜色,使人联想到李清照心中的愁有如铅块,灰乌乌的,沉甸甸的。这愁搅得她“欲语泪先流”:这愁压得她轻舟载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往昔,李清照坐在镜前梳妆,赵明诚常常是站在她的身后,从镜中欣赏她的秀美。而如今赵明诚撒手人寰,她只有空坐镜前。镜中的自己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物是人非,哪有雅兴梳头呢?词中的“事事休”表明,这悲苦不只有赵明诚英年早逝一事,更有国家沦亡,山河破碎之悲。真可谓家事、国事、诸事皆休。其凄凉心境,非笔墨能尽。

三.愁情也美

青年时期的李清照被相思之苦折磨,形容憔悴如黄花。黄花虽瘦,但风姿秀美。所以《醉花阴》令读者感觉词人的心境虽惆怅哀婉。但并不悲怆绝望,仍能给人以爱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还有,词人当时家势显赫,生活优裕,所以,这里的愁只是闺阁思夫的一己闲愁。而晚年的李清照,形单影只,流落江南,那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身心憔悴,万念俱灰。这时李清照愁的深重,已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思夫愁绪所能比拟的。所以读《武陵春》,给人的是悲剧美的震撼。真可谓是一种愁肠,两样情怀。

总之,在中国古代诗词作者中,李清照是一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明星。通览李清照的词,“愁”是其主旨,是贯穿其词作的主要线索,其中有国愁,有家愁,也有情愁,而这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与李清照特殊而苦难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李春苗,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教师。

上一篇: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有力支撑 下一篇:玉簪花的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