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仪式与人的观念

时间:2022-09-24 06:54:32

【前言】礼拜仪式与人的观念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纳家户的纳姓回民自称是元代政治家纳速拉丁的后代,在他们的言说中,老祖先在元代自陕西迁移至宁夏。明初,由于官方禁止“胡姓”,遂采用单一词的汉姓形式,改以纳为姓。 对于详细的定居历史及家族历史,纳姓村人讲述不出。只是说纳姓人口日益繁衍后,分为“渔户纳家...

礼拜仪式与人的观念

摘要:本文主要是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描述纳家户回族在礼拜仪式中的诸种情形,并由之探讨他们的为人观念。在笔者看来,纳家户人在做人方面还是比较注重自我的向主体验的。

关键词:纳家户回族 礼拜仪式人的观念

一、纳家户人概述

纳家户所属永宁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河西灌区的中部,是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郊区县。最东处是通桥乡东三支沟,与灵武县隔黄河相望;最南端是仁存渡,接青铜峡市;最西为头关北的贺兰山分水岭,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界,最北点在榆树沟源头上的单岭子。[1]

永宁县的回族占全县总人口的18%。其中,紧邻永宁县城的杨和镇,回族占全镇总人口的32%。虽所辖王太、红星、永红、东全等村有回族居住,但汉族也为数不少。镇制内回族最为集中的村落是纳家户。

纳家户的纳姓回民自称是元代政治家纳速拉丁的后代,在他们的言说中,老祖先在元代自陕西迁移至宁夏。明初,由于官方禁止“胡姓”,遂采用单一词的汉姓形式,改以纳为姓。

对于详细的定居历史及家族历史,纳姓村人讲述不出。只是说纳姓人口日益繁衍后,分为“渔户纳家”与“老五门”纳家。尽管以纳姓为主,纳家户也还容入了王、丁、李、杨、吕、雷、蓝、尤、沈、闫等其它32个姓氏。[2]他们分别来自陕西、河北、新疆及宁夏境内银川等地。

最早的纳家户人,集中住在一个方圆不大的堡子里。明末,纳家户发展为小型城池,筑有城墙、角楼,并有护城河。修筑于嘉靖三年的清真寺,也有所扩建,位于城内西南角。围绕着单一的寺院,形成居民区。

纳家户人可以分为教民和阿訇两大类。从明中叶至民国初,因施行三道掌教制,不同的职责各有不同的教职人员担任,故而宗教职业群体相当庞大。民国十年后,三掌教制被废除。本地的一些散班阿訇担任治坊阿訇,协助开学阿訇处理坊内的宗教事务。这种格局延续至今。

普通教民,相对而言,尤其是缺乏宗教知识的教民,对阿訇的依赖性较大。不会礼拜的教民也还希望借助阿訇的引导,全美拜功,实践为人之道。然而,纳家户也还有能诵念古兰经短章节,懂得宗教仪式仪轨,宗教学养相当不错的教民,他们自己也就还能独立地做礼拜。还有一些教民,他们也就是依照规矩,照做而已。

然而,无论是教民还是阿訇,维持生计也是个重要问题。和教民一样,阿訇也还兼具农民、商人、物质财富拥有者的角色。纳家户历来以农业为本,从事耕作的人也不在少数。一些念经穿衣的阿訇也还种植有几十亩乃至上百亩的田地。除耕作外,纳家户人,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阿訇也还经营枣、李、桃、核桃园,同时也还种植莲菜、白菜等。

由于土地较少,纳家户人也还从事商业。民国时,村寨内有各种商号和铺面数十家,甚至有售卖洋火柴、各色洋布等的洋行,还有粮油加工坊、粉坊、手工作坊、糖坊等。[3]

现今,横贯村寨的东西大道边,也是有一些商铺的,如餐馆、牛羊肉售卖点、茶叶店等。村里也还有商店、理发店、修车点等。此外,纳家户里还有一部分人在县城的南市场卖清真糕饼、小百货和调味料等。

二、礼拜中的纳家户人

清真大寺里传出召唤礼拜的邦克声时,就有纳家户人三三两两地逐渐向寺院走来。有些人就是每天五次礼拜都去清真寺。而还有一些人在家里礼拜或在清真寺里礼。

夏天或冬天的邦布达,时间都比较早,为了赶上礼拜,不吃早饭的人也有。我也曾访问过一些人,说是到了礼拜时间,拜礼完,再吃饭或接着休息。

等到正午,一些教民,清真寺里念第一遍邦克时,也就出门了。当地人说,他们多是家里没有多少活而且也无拖累,等于是闲人,不礼拜就没有事做,把上寺礼拜当主业呢。随着其他教民的到来,彼此相熟的人也就打个招呼,逐渐开始结伴聊几句。有些人,闲扯几句后,就径直走开了,去清真寺的水房做小净。

做完小净以后,就不再说话了,也似乎变得谨言慎行了。部分人冲洗完之后,就直接到上殿里去了。据他们说,是利用点空余时间还补欠缺的乃玛孜。

在这些略微闲扯的人中,也偶尔有原属于外坊而搬到纳家户居住的几位阿訇。然而,即使是这些阿訇,也顾及到自己的身份,说话时也似乎很有分寸。自然地,其他教民一般也不敢拿他们做耍物和开玩笑。村里的散班阿訇和治坊阿訇,他们也就和一些人打个招呼而已。

在一些虔诚的纳家户人看来,作为将要礼拜的个人,洗了小净,就要管好自己的口舌,不该讲的话不要讲。一些人甚至说,从准备冲洗开始,就不应该再想和说其它与礼拜不相干的事情:

在清真寺里礼拜,一般来讲,法雷坐(主命)乃玛孜跟着阿訇或满拉礼。礼拜中,开学阿訇或满拉诵念经文,人们举意、抬手念泰克毕尔、站立诵开拜词、鞠躬赞主并诵法谛海及索勒、叩头、打坐等。三拜或四拜有中坐和末坐,坐定后念作证词及赞圣词、庆贺词等。有些人在打坐中念到“唯有真主”时,会竖起右食指以示认主独一。当地一些人讲,竖指或不竖指都是可以的,这也就是格底木的遗风。

圣行拜就是全凭礼拜的人本身了。据说,有些经常礼拜的人,礼拜都是很快的,可算是熟悉这一系列的念词和动作。有些做礼拜的人,其实并不是能记住所有的经文的,但也仍然坚持。他们自己说,念的不多就不多吧,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但拜还是要礼的。关键是得有这份心。另有一部分人,也还是跟随着礼拜很不错的人来学习。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乃玛孜得是自己干下的,给主叩头,能做多少就是多少,干比不干强。

一般没有什么事情,到清真寺里来礼拜的人就会多些。而农忙时节,有些忙于生计的人,礼完法雷坐拜后,就走掉了。星期五的主麻,在纳家户,除礼六拜“主麻”拜外,还要礼当天晌礼的十拜,礼拜时间较长。但因为主麻日较为贵重,到寺里礼拜的人稍多一些。

实际上,仔细地考究这一系列伴随着神秘宗教言语的身体动作,可以发现,大都牵涉人与主的关联。几乎可以说,每一个人在礼拜的时候,都是在完成一套反复拜主、念主、赞主的仪式,并将自身沉浸于其中。

三、礼拜仪式与纳家户人的人观

分析礼拜仪式,能看到,每一个细节都与个体人的身体相关,多少有些规训的意味在内。由于个人本身作为教民和阿訇及生计经营者的角色扮演和之前的诸种经验经历,在实践各种仪式之前,有些延续日常的随性的个人的风格。

然而个体人也还能考虑到镶嵌于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义衍生的颇具道德性的社会角色,而又通过冲洗大小净,注意自身的言行,实践并加强自身的向主的体验,这也就是人的自我的层面了。而在我看来,也就是纳家户人在做人方面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特性了,而最终是这两个层面的互动而达至内部的更深层次的体验。

然而,对于礼拜与做人,纳家户人也还更有进一步的言说。作为一个回民,最重要的就是念诵、礼拜等。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有两个天仙呢,一个写好的,一个写歹的,你干的一切事情,两个天仙都给你记着呢。

由此,我认为,就像他们所讲的那样,现世的个人礼拜行为还与后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就是与升入由真主创造的天堂或下火狱关联。在通往天堂的桥上愈走愈宽的,是近主、拜主的人。

参考文献:

[1] 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编.永宁县志.1993年

[2] 宋志斌、张同基.一个回族村的当代变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3] 永宁县党史县志办公室.纳家户村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

上一篇:浅析原产地签证调查中实质性改变规则的运用原... 下一篇:试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