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时间:2022-09-24 06:54:13

浅述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

摘 要: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设计精髓,对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苏州园林也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和精神内容,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想探求我国古典园林必要深入了解苏州园林。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美学思想

Abstract: Suzhou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the work, which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s and design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a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t the same time, Suzhou garden also save a lot of historical, cultural, ideological and informatio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tent,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f you want to explo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need to understand.

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gardens; aesthetics;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早在小时候就拜读过叶圣陶先生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当时就已经被其描述出的园林景色深深吸引住。那移步换景,楼榭假山、小桥流水在脑海中浮现过千百回。苏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独自包揽了几乎我国所有的名园。正是苏州园林以其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和写意见长,使得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苏州园林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2.苏州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以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两大分类,可见,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之一。每当提起中国古典园林,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亭台楼阁、竹林或是花窗……这些说明,苏州园林在人们脑海中已经烙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深深的印记,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误区,但最起码说明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相当崇高、重要的地位。

苏州园林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当地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幽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的有限空间中,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融合园林式建筑,加之大量的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了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了大量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善于把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形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在结构上以与国外景观园林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巧玲珑而取胜。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它们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3.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点

3.1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意境美,具有写意的艺术思想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意境就是“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相融。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唯理”,连树木都修剪成几何形;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注重游者在游览中从身心入情,从而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墨客和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感彩。

3.1.1匾额对联,深意无穷

在苏州园林中,由于造园者和园主多为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其匾额对联多出自古代典籍和文人诗句,其特点是雅致精妙,寓意深刻。虽区区几个字,却负载着广博而深邃的文化信息,对园中的景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拙政园有“雪香蔚亭”,亭四周的枫、柳、松、竹,相互交织,辉相掩映,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看到了无限丰富的内涵,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体现了其写意的艺术氛围。

3.1.2花木比德,象外之境

苏州园林意境美生成技巧之二——赋予园中植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从而形成意境。在苏州园林中,传统意义上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紫薇、芍药、牡丹、睡莲、荷花等,这些植物因其具有不同的自然形态,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品德。例如松的坚贞不屈,竹的高风亮节,梅的清新雅致,兰的幽谷飘逸,荷的洁身自好,牡丹的富丽尊贵等等,当人们流连其中时欣赏的不只是这些树木花草的形象美,同时体验着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层次上的意义,将形象化为象征,构筑了园林景象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世界。

3.1.3构景布局,藏而不露

苏州园林通过空间构景上的收放、对比、藏露、借景与对景、虚与实对比等手法使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

3.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

苏州园林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是因为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物语等。这些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其中不乏有反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也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们于游园游览时能身临其境,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此外园中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因此,想要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就应该从造景手法上、文化内涵上等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建成为文化的传播建立了平台。可以说,苏州园林是一个纽带,连接着文人墨客、画家、书法家、艺术家等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载体。

苏州园林以山石、流水、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无与伦比。园林的组成因素诸如水体、建筑、山石、树木都不会说话,必须借助赋予自然景物中的文化来表达,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的审美观施加影响而发挥作用的,体现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表现上。

3.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虚实相生的独特性格,构筑了其独一无二的美学形式

虽然都是山石花木、亭台楼阁,中国古典园林却有着独特的魅力。有的优雅;有的明快;有的深幽,令人遐想翩翩。景物的设置虚实相生,有的坚实、庄严,有的活泼、清秀,有藏有露,赋予变化;景物的疏密、光滑与粗糙以及色彩纯度和冷暖的不同组合给人以轻重、远近、华丽与朴素等不同的遐想;园林中花木的配置也独具个性,孤植、丛植有机结合,高矮和疏密的变化使其层次分明、丰富。这种造景手法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层次变化奠定了美的基础。

3.4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独特的空间组织手法,是造园者智慧的结晶

“曲径通幽”是中国古典园林常采用的空间组织手法,通过设计曲折的路径,使人们从嘈杂的环境进入幽静之处。在景观的组织上把园林的墙、廊、景等分隔开来,化整为零,在迂回中取得层次,让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尽尽之”的说法。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而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桥上有亭,亭中有棋,亭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是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景与景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联系。以网师园为例,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虽然建筑较多,却不呈现拥堵之感,山池虽小,却不觉得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对苏州园林的分析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无论是规模宏大的拙政园还是小巧精雅的网师园,都体现出这一法则。

3.5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在于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完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在哲学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由于造园主要是运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观为参照,甚至有时是模拟自然,例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对自然的模拟。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观赏,可游玩,可居住。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化和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它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中,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4.结语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苏州园林的赏析和解读,可以发现,古代造园者运用其崇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在园中游赏,犹如在赏画,又如在品诗。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和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使园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人们生活沉浸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的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风景园林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老子[M] 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3] 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 闫乐园 辛岩.浅述苏州园林特点与意境.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

[5] 邱文颖.意会园林——论苏州园林的写意手法.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上一篇: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简析 下一篇:浅谈大型市政工程业主方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