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06:50:04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摘 要:提高对培养新型农民的认识,将培养新型农民纳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整合培养新型农民的资源,构建培养新型农民的网络;加大培养新型农民的投入和力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培养 新型农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造就一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96.5%,因此少数民族农民是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培养提高少数民族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少数民族农民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这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熏陶和农民教育培训的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农民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特别是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存在着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与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1.1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随着自治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通初级中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全地区高中阶段入学率44.9%,普通高中阶段入学率仅为14%。绝大多数青少年返回农村,成为了新一轮农村富余劳动力。

1.2农民科技素质较低

从就业角度上看,这些新增农村劳动力只有初中文化,又缺乏一技之长,大多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技术要求。

2.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全民的普法教育,使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普法教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相对滞后,农民知道一些法律知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农民缺乏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不会运用法律,就容易导致打架、偷窃等一些恶性案件的发生,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也容易被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所利用。

3.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漠

3.1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一家一户的农民,面对农业市场化的挑战,规模小、效率低、经营管理粗放、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3.2农民的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淡漠,小农意识浓厚,思想保守,容易知足,小富即安,加之语言上的障碍,不愿意走出去,学习经验、开拓视野。致使农村劳动者与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从观念方面制约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接受新事物较慢,应用科技能力不强

4.1农民接受新事物较慢

由于地处祖国边远地区,又以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语言上有障碍,加之部分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使得农民对外来的新事物接受速度慢、程度低,有的甚至抵触。

4.2农民应用科技能力不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各民族农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用科技的能力。而现实中大多数农民受文化程度限制,很少应用科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促进各民族农民增收的有效之策,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素质教育

1.1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增强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提高农民素质归根结底还是要增强教育体系。要从小抓好教育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抓好“双语”教学,从孩子着手进行素质教育,让孩子带动大人提高素质。大力支持、鼓励农村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鼓励学生回到家里带动父母共同进步。

1.2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

普及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强调农民教育的多元化,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方式并丰富其内容,避免培训教育存在形式化现象。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

2.整合培养新型农民的资源,构建培养新型农民的网络

2.1整合培养新型农民的资源

在培训主体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以各县市农广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为依托,集中社会所有培训力量于一体,把各县市农广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建成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与“百万中专生计划”,以培养双语人才为重点,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2.2构建培养新型农民的网络

首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对农民开展文化、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其次,要积极抓住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搭建好工作平台。

3.加大培养新型农民的投入和力度

3.1加大培养新型农民的投入

首先,抓住国家政策向西、向农村倾斜以及对口援疆这一机遇,争取国家和援疆资金的投入;其次,拓展投入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使培养新型农民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2加大培养新型农民的力度

首先,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力度,使各民族农民能尽快掌握“一技之长”,获得致富的本领;其次,加大对农村科技能人和经营大户的培训力度,幅射带动周边农民。

4.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4.1领导重视,确定农村人才开发战略,各级领导要把开发农村人才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既要全面提高素质,又要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带头人。

4.2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建设农民文化家园 下一篇:棉叶螨田间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