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物馆 扁鹊“针灸” 虢太子复生

时间:2022-09-24 05:57:27

历史博物馆 扁鹊“针灸” 虢太子复生

针灸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医疗体系,是中医学中最主要的非药物疗法。可考的资料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称为《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而见诸于著作中当属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了,该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神、气血等为主要内容,从整体观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要领和防治原则,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特别是《灵枢》,又称《针经》,较为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针灸的起源

针灸起源与形成的经过,远比这些有文字记载的年代要早,?它是华夏祖先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通过无数次的亲身实践,逐渐累积而成的一种治疗方法。

古时候,人们可能不知道人体上有可以治病的点,也就是古代医学文献中被称为腧穴、热穴或孔穴,通俗所称的穴位。但在漫长的生存岁月中,人们有时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类似情形多次重复出现后,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开始对于体表某部位的特殊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慢慢地,这些被刺激的点逐渐增多,随着各个时代的医家整理分析,归类而总结,形成了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联络的道路。“经”像径路的无所不通;“络”像网罗的错综联接。它们以脏腑为基础,分布于周身,通达表理,贯彻上下,互相联系。?临症时,经由望闻问切四诊,将所得的自觉症状和它觉症状,根据它们所反映的部位,对照经络所循行的通路,便可判断某一经或数经的病变,又根据某些药物擅治某一经疾患的特点,制定药物归经的法则。

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于针灸。《史记》里更是生动地叙述了扁鹊用针灸诊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有一次,扁鹊行医路过虢国,听说虢国的太子死了。他来到宫廷门前,问中庶子:“太子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都城中举行不同寻常的祭祀呢?”中庶子说:“太子得了气血错乱,不能疏泄,体表发病,精气不能遏制邪气,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而死亡。”扁鹊问:“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回答:“鸡鸣时分直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说:“没有,太子亡故到现在还不到半天。”扁鹊让中庶子去告诉虢君:“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谒见侍奉国君。今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救活他。”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这番话,大惑不解地说:“您不是在哄骗我吧?凭什么说太子能活过来呢?恐伯就是对刚会发笑的婴儿也不能说这种大话”。扁鹊说:“您以为我的话不真实,可以进去试诊太子,那就会听到他耳朵里有响声,鼻翼在煽动,循着两腿抚摸上去,直到,应当有微微的温暖。”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于是就把他的话,禀报给了虢君。虢君听完中庶子的转达,非常惊奇,急忙出来会见扁鹊。扁鹊说:“像太子那样的病,就是所谓‘尸厥’,太子不曾死亡啊!”

扁鹊于是就吩咐弟子子阳研磨针石,用针刺三阳五会穴。过了一回儿,太子果真苏醒过来了。他又叫弟子子豹准备好五分的药熨,以八分的药剂混和煎煮,轮番熨贴太子两胁下。经过这样的综合治疗后,太子就能坐起来了。后来,太子只服汤药20 天便康复了。从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者复生。扁鹊说:“我不能使死者复生,而是太子本来就没有死。我只是把他的病给治好了。”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在先秦时期,针砭、火灸、热熨等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为临床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以及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针灸走向世界

由于针灸属非药物疗法,所以,在当今,它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世界卫生组织早在70年代就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针灸临床研究规范。成立于1987年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是第一个将总部设立在中国的国际学术组织。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学术组织,如国际生理学大会、国际疼痛学术会、世界神经科学大会等召开的学术大会,都曾开设“针灸专题研讨会“。针灸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目前,针灸已传播到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替代医学中的支柱。尤其是针刺麻醉,因其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领域的重视,应用领域已深入到器官移植、器官再造等复杂手术。

如在日本。公元 562 年,我国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等到日本。公元 701 年,日本在医学教育中开始设置针灸科。直至明代,日本还不断派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医学。目前,针灸在日本及朝鲜仍为传统医学的主要部分。中国的其他邻国如东南亚诸国及印度,随着互相往来及文化交流,也很早就接受了针灸学。公元十七世纪末叶,在欧洲派传教士到中国后,针灸学也被介绍到欧洲各国。在西欧各国中,法国是最重视中医的国家。法国早在1671年就出版了记载中医学的书籍《中医秘典》。之后,针灸开始用于临床,一些法国城市的主要医院和慈善医院也运用针刺疗法。1825年,法国便出版了诸如伯累坦的《论针刺术》和拉克罗斯的《巴黎市立大医院针刺治疗病历集》等针灸著述。1863年,法国驻中国领事达布理著《中国医学大全》,其中节译了中国明代医家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曾任法国驻华外交官的苏里·德·莫昂特在中国学习针灸后,于1934年出版了《真正的中国针刺术》一书,对法国和欧洲医学界有相当影响;他在1929年和1930年期间另著有《中国针刺术与近代反射疗法》、《中国的针灸》等书,对针灸在法国,乃至欧洲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1987年在法国实施针灸资格考试和证书制度,并得到法国医师会的承认。由此法国已开始由单纯针灸向完整的中医药事业过渡,大量翻译中医药古籍文献,如《黄帝内经》、《难经》、《易经》、《素女经》、《伤寒论》、《濒湖脉决》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检索系统,药厂也开始制造中药产品。

我们可以相信,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人们普遍崇尚自然的今天,必将以它的优势和特点风行于世界。

上一篇:从不打网球 也患“网球肘” 下一篇:秋季素食好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