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残缺 12期

时间:2022-09-24 04:53:05

残奥会历史不算长。尽管残奥会已经举办了14届,但直到1984年它才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并得以命名,之前的残奥会可以说是被追认的。

与残奥会的“资历”一样,世人对残疾人运动的认知也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尚浅。谈起20年前自己头一次参加残奥会的感受时,加拿大著名运动员帕特里克颇忿忿然,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别人怜悯、同情甚至猎奇”。而这,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残疾人”所愿意感受到的东西。

今天,“残奥会”这样的中文表述人们耳熟能详,但英文“Paralympic Games”本不应该被称为残奥会。Paralympic一词的前半部分为希腊语“相伴、平行、对等”的意思,第二部分则是奥林匹亚,没有包含任何“残”的意思。将残奥会直译为“平奥会”“同奥会”等,也许更加准确。

残疾人在英文中有时被称为“Disabled People”,这也令著名运动员皮斯托瑞斯非常不爽,因为这个英文词含有“不能”的意思。这位南非“刀锋战士”在不同场合一再呼吁:“不要只盯着我们不能做什么,而是应该去关注我们做到了什么。”

残疾人能做到的一切令人惊叹:

澳大利亚女孩杰奎琳在伦敦残奥会泳池中荣膺“八冠王”,15岁的中国小将杨洋连夺4金,田径百米决战被黄皮肤的小伙子赵旭独领……这还不算,皮斯托瑞斯已经证明了,凭借“刀锋”和个人努力,他可以在伦敦奥运会上与其他选手同台竞技。专家们预测,新一代“刀锋战士”的成绩可能超越包括博尔特在内的健全选手。

也许有人说,这有赖于“刀锋”等现代科技不断改进。但伦敦残奥会前,一个11岁的无脚少年取得的成就更能说明问题――这位名为姆尼斯的巴西少年坚持用没有双脚的腿练习踢球,练就了令人吃惊的球技,他不仅能和正常的孩子对抗比赛,还获得了到世界闻名的巴塞罗那俱乐部训练的机会。

“残疾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无脚少年的体育老师总结道。这话,也许在伦敦残奥会开幕式上露面的英国科学家霍金最为认同,他拥有几乎完全瘫痪的躯体,却能用睿智而活跃的大脑启迪人类。

无脚少年和残奥会的运动员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更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完美,却充满了相对的残缺;他们总是眼光朝前,不在意自己不能做什么,却更专注于自己能做到什么――也许正是这种对残缺的本能认识,才使他们超越残缺,成为可能。

上一篇:刺猬的教训 下一篇:母女情深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