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界面的机能与形态

时间:2022-09-24 04:07:23

建筑外界面的机能与形态

摘要:以量大面广、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住宅为例,探讨了建筑外界面机能与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机能的形态创作思路。关键词:机能;形态;建筑外界面

中图分类号:TU2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3-0068-02

1、前言

“立面在设计中应该是多功能的:如能获得自然通风控制穿堂风;满足向外的视线要求;能控制潲雨的侵袭;解决大雨时的排水问题;能屏蔽噪音;以及具有夏季遮阳和寒冷季节的御寒作用等;此外,它还能增加建筑的美观。”

――杨经文

建筑外界面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其外界面形态既体现了基本的机能需求(遮风、挡雨、保温、隔音等),又体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建筑外界面的机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围护与交流,即防和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将室内室外分隔开封闭,减少室内环境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内部与外部、人与自然的空间边界和沟通渠道,将光明与舒适引进室内。前者体现了内部空间对外部空间的封闭性,表现为外界面的基本形态;后者体现了内部空间对外部空间的开放性,表现为外界面的拓展形态。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边界不是意义停止的地方,而是意义开始的地方。这种拓展的开放形态(图1),一方面拓展了建筑设计的形态可能性,同时对于开拓新的设计思路提供了一种操作的可能性。

城市住宅作为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其机能与形态的关系也表现的最为典型。我们将从整体控制、细部优化分别探讨住宅外界面机能与形态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形态创作模式,希望对建筑形式创作有所启发。

2、整体控制

2.1 体形系数的辩证认识

建筑体形系数是常用的控制指标。最好的体形是长轴东西向的长方形,正方形次之。因此,板式住宅在体形节能上优于点式住宅。实际操作中,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不断增加住宅的进深。中间房间的通风、采光主要通过外界面的凹凸来解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界面面积,不利于节能,但因为较好的节地性而在实际项目中经常采用,而这种凹凸形态对于外界面的形态设计往往利大于弊。

2.2 功能、朝向与外界面的适应性

不同功能的房间对环境的品质要求不同,应将主要活动空间布置在环境较佳的朝向上;而将交通空间、辅助房间等对环境要求较低的空间作为阻隔室外不利气候的缓;中空间。如某些板式高层住宅其电梯、楼梯以及外廊设置于朝向较差的北向形成封闭界面,充分利用南向面宽,做到了户户朝南、开敞通透。

3、细部优化

在界面的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以及功能构件对外界面的机能进行优化,提高通风、采光、隔热的性能,降低噪音、视线的干扰,在获得舒适体验的同时增加建筑的美感。

3.1 遮阳构件

南京万科金色家园为了可以欣赏莫愁湖景致将主要的休闲空间安排在西南方向。为了避免西晒,通过模拟分析将阳台从原来的外挑1.6m改为2.3m,既实现了“自遮阳”,又将湖光山色纳入眼帘,增加了建筑外界面的层次性和表现力(图2)。

3.2 空中内庭

广州翠湖山庄高层住宅内部空间设置通高内庭,在主导风向的立面上打通若干个三层高的通风洞口,从而在围合内院形成夏季强劲的自然通风对流,有效地改善居住区的通风环境,减弱了建筑形体的封闭感(图3)。

3.3 生态表皮

对住宅的阳台、平台、屋顶、墙面进行有效绿化,既节约土地资源,又有效增加绿化面积,丰富建筑立面的表现力。

3.4 其他处理

因斯布鲁克住宅紧邻城市街道,为了保证住宅的私密和安静,外界面采用特殊形式的窗从顶部和侧面采光,可以斜向看到天空和街景。正对街道的一侧采用实体墙面,实现了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图4)。

4、形态创作的可能性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到,出于改善室内环境的考虑(如采光、遮阳、通风、隔热、噪音以及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利用适宜技术手段和创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拓展建筑外界面,特别是城市住宅外界面的表现力。在设计中,建筑外界面不再仅仅作为内外之间的表皮,而是表现为空间和厚度,在功能上作为装置、容器或者器官,在形态上表现为形体弱化和层次化倾向。

正如文丘里在《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中所讲,这种内外脱开的空间存在使得深层结构与外在表皮脱开,缓解了内部空间与外部形式之间的矛盾,内外脱开的双层表皮使外界面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和可能性(图5)。在此基础上,建筑外界面的形态创作获得了更多更自由的创作可能。

4.1 面的多样化操作

界面作为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接部位,可以通过适当的形态操作(如错位、凹凸、挖减、变形、复合等),将机能与形态的有机结合,丰富和拓展建筑外界面表现形式(图6)。

4.2 多层复合界面

多层复合的界面主要指通过不同功能层的叠合从而加强外界面的整体功能和表现性。从最基本的保温层的叠合,到绿色生态层的叠加、遮阳构件、气候缓冲层的叠合,形成了丰富的外界面形态(图7)。

上一篇: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湘潭市河西片区小学布点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