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实践

时间:2022-09-24 03:50:50

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实践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具有紧迫性。在确定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后,首先要寻找合适非通用语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要能支持多语种编码,具备实时教学、在线录音等功能。课件制作是建设网络课程的关键,只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多媒体工具运用能力,独立建设类似于印尼语视听说的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并非难事。

[关键词]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印尼语;视听说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90-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8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网络课程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备元素并引发院校教学的重大变革。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网络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了衡量高校校园网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外语教学界已经普遍认为,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手段相比,通过网络课程实施教学具有信息输出量大、资源共享性强、时间空间灵活、表现形式多样、视听训练易操作、学习主体性明确等一系列特点和优势。到目前为止,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显示,目前已建成的非通用语网络课程有:延边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朝鲜一韩国当代文学、基础朝鲜语;广西民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越南语口语;省级精品课程老挝语;云南民族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泰语;大连外国语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基础韩国语综合课;对外经贸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意大利语经贸谈判与口译。

然而,相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展示的608门外国语言文学类课程而言,上述7门优秀的非通用语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还是偏低,从中也折射出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印尼语视听说网络课程正是对该紧迫性的一种回应。它以极少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仅仅依靠非通用语教师自身的力量,初步实现了建设“集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为一体的助教、助学型课程网站”的目标。

一、网络课程的基本概念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简而言之,网络课程就是要有特定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网络平台。

1.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名称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总结。外语非通用语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扣与所属院校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一般选择积淀深厚、特色明显并符合本专业发展定位的课程建设成为网络课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课程建设难度、缩短建设周期,还能充分展示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更有利于争取校内外政策和资金扶持,朝着建成精品课程的目标迈进。

2.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制作和获取数字化的非通用语教学资源已经不是一件难事。教师们早已习惯于利用计算机编写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DV拍摄授课视频,上互联网下载各类非通用语教学资源等。但仅有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不够的。网络课程要求将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化、系统化并使之互为补充,以便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3.网络平台

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一定的网络教学平台。当前,各高校都引进或开发了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Kingosoft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广西民族大学非通用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现成的平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非通用语网络课程的建设、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可以将课程与本校其他网络课程统一起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在建设网络课程前,要认真学习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说明,读懂平台需求,从而着手准备教学资源。

如果所在高校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或是教学平台不够理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魔灯(Moodle)或萨开(Sakai)等开源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对于部分非通用语而言,要利用高校网络教学平台首先要克服字体编码问题。高校信息化部门出于成本考虑,不可能为了个别网络课程去修改平台的底层架构。而免费的魔灯平台就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但需要自己去修改并搭建平台。目前魔灯2.6平台全面采用UTF-8编码,还提供119种语言的语言包,基本避免了文字输入和显示乱码的问题。

二、网络课程的构成

网络课程的构成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有很大联系。理论上讲,各高校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时,必须充分考虑网络课程的设计需求,尽可能地照顾到不同类型的课程。外语非通用语教师要主动参与平台的建设和开发,积极提出需求(如,字体编码支持、实时教学、在线测试、在线录音等等),让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满足本专业网络教学的需要。

得益于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网络教学经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上能满足非通用语网络课程的需要。一般来说,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由课程学习模块、虚拟教室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和评价分析模块组成,并应具备以下功能:(1)提供该课程内容的浏览;(2)提供各种学习资料上传下载;(3)具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如讨论、考试、答疑辅导等;(4)实现教学和资源的有效管理;(5)能进行课程使用和学习情况的评价。由于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因此,网络课程的构成也就大同小异。

印尼语视听说网络课程使用的是某网络教学应用系统。该应用系统在引进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广泛征求了各语种任课教员的意见,基本能满足非通用语网络课程建设的需要。下面根据该课程来介绍网络课程的基本构成(见图1),并以此为线索简要说明建设网络课程所做的准备工作。

上一篇:初中数学试题创新设计的方向 下一篇: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