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24 03:07:37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机制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集团化和规模化,促使了企业集团的产生。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否高效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是否能够正常运作。因此在企业集团的发展中,财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企业集团的财务行为和财务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在满足其成员企业的不同财务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问题

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集团化和规模化的重要产物。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起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

一、企业集团的概念及组建模式

(一)概念

企业集团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含义是指,通过资本构建的产业链形式,由若干代表或法人所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在该联合体中,其各层级的子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民事权利。企业集团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企业集团是由若干企业组建而成的集团,并且其子公司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2、各子公司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联系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的整体;

3、母公司以其超强的实力,在企业集团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二)组建模式

通过借鉴国外企业集团的构建模式,可以将我国的企业集团的组建模式分为以下两种:

1、控股式模式。在控股式的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中,其母公司主要发挥资本运作和管理的作用,而不开展具体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企业集团是通过资本,控股总公司,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控制;

2、混合式模式。该模式中的母公司既是管理者,也是具体的生产经营单位。母公司是凭借其超强的实力获得其在企业集团中的核心地位的。

二、建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意义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企业集团的出现,传统的、适用于单一工厂制的、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传统的以经营者个人素质为基础的管理控制机制,更加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管理要求。

因此,建立高效、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大型的企业集团,尤其需要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创新,完善集团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取代个人决策体系,实行科学决策和分级授权。

(二)是适应国际市场的迫切要求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工业国家之间的竞争,已逐步从技术、资本竞争转为管理竞争。市场经济国家对建设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特别在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实现了以财务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机制,在这方面,我国与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企业管理上,只有尽快将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管理,重点建设财务管理体制,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的原则

(一)以产权制度为基础

在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与子公司是通过资本联系起来的。母公司作为出资人,它享有子公司的财产控制权,具体来说,母公司会以股东的身份,来对子公司的投资活动、股权结构等相关财务活动来进行控制。同时,母公司在收益分配等重大的财务活动中,享有决策权。

(二)体现出财务管理战略思想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的战略组成部分,它要求母公司规划集团的整体财务战略,以企业集团为整体,制定出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对各子公司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应当遵循股东治理结构,并在财务管理部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统一管理下进行。

(三)需要适应不同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设计是建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必须要以企业的不同组织结构为依据。例如,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中,财务管理体制要适应组织的集权需要;在事业部门制的企业集团中,财务管理则要适应企业集团的分权需要。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需要考虑到利益和权力的相互制约性。

四、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体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它包括了人员、财务机构、权力和职责等组成要素,它是具有价值取向和特定功能的财务管理架构。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各层级的财务管理主体的财务运作的管理要求,及其法律性质决定着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模式。由于企业集团下的各成员企业的财务关系的复杂,法律性质的不同,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财务权利划分,来对成员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根据成员企业的法律属性的不同,其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模式也不相同。

(一)直接组织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全部都为非法人的经济主体时,适宜采用直接财务管理体制。比如大型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集团下的下属企业以事业部、分厂或分公司的形式存在,这些成员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于这类型企业集团,在经济上,其成员企业是集团企业派出的管理机构或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产品、业务、市场的经营,以及某一区域的管理,它们与集团属于同一法人实体。

因此,该类企业集团在建立财务管理体制时,以单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参照,依据集团的财务运作要求,直接控制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并给予成员企业适当的财务权利。

(二)间接协调的控制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全部都为法人经济主体时,适宜采用间接协调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法律上,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分属于不同的法人实体,各自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经济利益要求,各子公司都拥有完整的财务权利。因此,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只能依据股权控制关系,以股东的身份对各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和财务目标,间接地进行控制与协调。

(三)间接协调和直接组织混合体制

当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既有法人企业,又有非法人企业时,适合采用间接协调与直接组织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根据企业集团中各子公司法律性质的不同,其与母公司的财务关系也有较大差异,依据各子公司的法律性质,分别对其采用间接协调或者直接组织的控制体制,从而体现出各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不同财务关系,规范母公司对各子公司的协调、控制及财务管理行为。

一般来说,在企业集团的第二、三级成员企业中,都会同时存在非法人和法人成员企业。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集团应当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母公司要根据各子公司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财务要求,采取不同的财务协调控制体系,并建立起相适宜的财务管理机制;

2、母公司要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政策和制度,组织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约束并规范各类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

五、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市场的企业竞争中,企业集团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重要,而财务管理又是其核心环节。

(一)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管理体制的需要。现行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度集权,企业集团将其成员企业作为没有法人地位的附属车间或工厂,整个集团被当作了一个大型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在财务方面实行绝对的统一领导;另一种是过度分权,企业集团下放大量的财务控制权到成员企业,削弱了母公司的协调控制能力,无法真正实现统一领导。

2、财务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得不到有效的统一。比如子公司拥有太少的财务权利,在发生临时财务状况时,都必须层层上报,这样很容易错失市场商机。相反的,子公司拥有过大的财务权利,又容易引起财务决策失误,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决策参谋作用。

(二)资金运作有待规范

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运作还不够规范,其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1、资金条块分割严重。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存在着划分势力范围的现象,这一现象阻碍了资金的统一调配和集中管理;

2、存量资金的盘活效果较差。在账面上,集团内部可供盘活的资金金额很大,但是实际的盘活余地较少,影响了存量资金的盘活效果;

3、沉淀资金的增值效应差。一方面,成员企业因为资金短缺影响着其发展,另一方面,集团内部沉淀着大量的资金,其增值效应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融资渠道缺乏

第一,受我国借款条款的约束,企业集团不可能全部通过国家和银行借款来获得资金;第二,对于小型的企业集团,负债融资存在着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的问题;最后,受财务环境变动的影响,企业集团还没有形成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渠道,融资困难阻碍了集团的发展和扩张。(作者单位:抚顺恺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丽凤.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2,(8):93-95.

[2] 常晓静,史巍.对国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生产力研究,2010,(7):181-182,211.

[3] 刘志海.新经济环境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业,2009,(3):217.

[4] 徐正鹏.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章,2009,(8):10,30.

[5] 李燕.解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3,(5):180.

上一篇:三大利多因素支撑郑棉走强短期强势或将延续 下一篇:货币危机理论模型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