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信心、能力”与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24 02:49:33

“兴趣、信心、能力”与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充分重视一下三个环节:一、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二、培养与树立学生的信心。三、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兴趣;信心;能力;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76-01

美国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教授认为,我们要学习的是能力,而不是特定的行为。初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布鲁纳教授认为,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是应该树立学生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心理学家的这些观点,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能力的培养是与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学习的兴趣联系起来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充分重视一下三个环节:(1)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2)培养与树立学生的信心。(3)培养提高听、说、读、写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如果在这三个环节上动脑筋做文章,老师易教,学生易接受,教学效果比较理想[1]。

我所说的“能力”,其涵义自然是丰富的。语文教学是将听、说、读、写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目标的。

“兴趣、信心、能力”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抓住学生升入初一的心理转折阶段,激发其学习兴趣,树立其学习信心

新生入校,他们面对的是新教材、新教法、新教师、新环境,难免会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时,语文老师不注意引导启发,不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或无所适从、或不感兴趣、或得过且过敷衍应付。鉴于这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这个关键的心理转折环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例如,第一节语文课,我就给每个新生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作自我介绍。“自报家门”(介绍各人名字、家庭情况、来自何校、兴趣爱好等),以此导入,逐渐克服学生害羞心理,学生对这种“交际”方式颇感兴趣,因为他既认识了别人,又让别人认识了自己;同时他们在新同学的微笑中,专注的目光里,热烈的掌声中感到自己被新集体所接纳。老师在学生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时的穿插引导,加以表扬,这种活动实际上成了老师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再通过老师的点拨,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语文学习,使学生感到新颖、好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起能够学好语文的决心。

二、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能力

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力,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习上有一股动力,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教学,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使学生产生兴趣与新奇感,进入角色积极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教学,利用小组讨论、抢答、集体评议的方式来创设富有竞争的学习环境,这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开展脑筋,认真分析问题,参与热烈地讨论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例如,广告是同学们在电视上司空见惯的,但把他们用在应用文写作上,却可以培养学习的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今年秋天,本市遭到冰雹袭击,丰硕的苹果被砸的伤痕累累。我结合这一情况,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课下练习,写一两句话,帮助果农推销苹果(即广告词),并说好要进行评选。在评选中,学生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两个广告引起争论,一个是“我虽然很丑,但我心灵很美”,一个是“我虽然很丑,但我很甜”,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认为要卖苹果,后一个为最佳广告。

三、精心设置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

样培养学生能力,除了要创造一个活泼的学习环境外,问题的设置也很重要。问题的设置是否适当,这对于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动脑子的积极性影响颇大,问题设置的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能力培养,反之,则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

对问题的设置,宜采用三步骤:第一步,先提出对具体事情进行分析的问题。这部分问题一般没有难度,只要求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信心的阶段。第二步,是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种关系进行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有一种正确的理解。做到这一点后接着要求学生对他们所学过的材料进行比较。第三步,通过这三个阶段,使学生由浅入深,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进而用新知识很好地驾驭所获知识去做出一些相当深刻的个人判断(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上《荔枝蜜》一课时,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学习用以物喻人方法来抒发感情,从蜜蜂身上得到启发,人应像蜜蜂那样甘于奉献,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我是按三个步骤来设计如下三个思考题:1、本文中作者对蜜蜂前后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认识转变关键是什么?2、(我)为什么会对蜜蜂产生一系列的变化?3、作者写蜜蜂到底是想写什么?

以上问题第一题属于第一步,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课堂上可用自由抢答来进行。第二个问题是第二步,是需要组织同学们讨论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结果的。第三个问题是第三步,是需要组织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对全课进行概括,归纳才能得出结果的。村上经过这一步步的揭示、引导、积极思考、讨论,从比较分析、归纳中学到新知识,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在这样教学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变过去的老师讲解为老师只起提示作用,学生唱主角。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长此下去,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兴趣、信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只要多想点子大胆试验,科学施教,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上一篇:网络营销环境下的促销策略探讨 下一篇:ERP管理思想及其发展趋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