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022-09-24 01:46:41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工程造价存在很多问题,使预算的功能被大大削弱,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及其对策做一些浅显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is a measure of whether the desig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of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but in practi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project cost, make the budget function is weakened greatly, this paper on these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o some simple discussion.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dget manag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工程造价管理缺乏专业意识

多年来,建设单位中仍然有大部分人将工程造价与部门预算混为一体。部门预算是指全面地反映以部门为主体的的资金收支活动计划,工程造价一般是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常是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部门预算对工程造价起指导作用和宏观控制作用,但工程造价又是相对独立于部门预算的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现实中大部分的有关人员往往将工程造价等同部门预算进行管理,侧重强调工程造价的政策性,对工程造价的专业性、技术认识不够,建设单位也普遍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久而久之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漏洞,极易导致工程造价编制失真、工程造价控制失效,这是工程造价管理中长期以来的一个潜在而不太引人注意的问题。

1.2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程造价方面的改革已取得明显的进展,观念也出现基本的转变。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已从“定额计价”转为“清单计价”,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仍过分依赖于“定额”。特别是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各自的企业定额,不利于自主报价、独立报价.以往的“定额计价”方式,既不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也不利于施工企业自主创新。在推行“清单计价”的模式下,虽然许多要素的市场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受工程造价市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仍不完善的制约,特别是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市场观念使工程造价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1)编制工程造价的造价信息不健全,人、材、机等要素价格滞后于市场,建设单位在组织编制工程造价时进行市场调查的深度普遍不深;(2)I程招标投标过程中对投标报价的评审不够完善,偏离了工程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3)不同主体在编制工程造价时计价基本雷同,缺乏市场的竞争性。

1.3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动态性

工程造价编制完成后,一般要经建设单位内部审核或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才能进入招投标阶段。招投标完成后才签订施工合同。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从工程造价编制、审核,到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快则几个月时间,慢则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期间虽然相对于预算的“量”方面来讲是静态不变的,但“价”方面受市场因素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影响,则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可见,工程造价在价格方面更多体现其动态性,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预算”在人们观念和认识上是“静态”的,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工程造价同样被认为是“静态”的。这样,建设单位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过于强调其静态的一面。而从编制工程造价到正式签定施工合同、进入施工阶段再到结算,跨越的时间越长价格波动越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越容易造成预算超支、银行贷款困难、施工合同签订工作矛盾突出、有时甚至造成不少社会负面影响。

1.4工程造价“重编制,轻管理”

随着我国工程造价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往“轻预算、重结算”的不正常局面已基本上得到改善,预算编制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强调预算编制的“专业性”、“执业性”“公正性”,工程造价的编制不像以往草率,一般要求必须由造价咨询机构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编制。然而,在重视工程造价编制的同时,却忽视了工程造价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如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预算管理与设计管理、施工管理联系不密切,有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有关工程变更对工程所涉及的造价变更重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普遍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造价。这种“重编制,轻管理”的局面目前仍十分普遍和严重,致使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只能等到工程结算时才发现原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已是既成事实,难以更改。于是,决算与预算严重不链接、不对称,决算超预算的现象也就仍然常有发生。

二、解决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一些对策

要使建筑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确定和贯彻,就必须从预算的起草开始,提高预算的可行性、前瞻性和灵活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2.1对工程造价人员资质严格把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预算队伍

工程造价人员素质必须要满足预算工作的需要,要具有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的能力,,也要能组织和协调好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当然这个组织必须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这样一来,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建设单位的管理向科学化、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2.2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准确性,缩少预算差距

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准确性,核心是提高工程各组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使工程造价价格更切合市场、切合实际。偏离了这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无从谈起,只能是纸上谈兵、虚而不实。只有工程造价的价格市场化,才有利于投资人确定更具控制性的工程投资总额,才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全面、更具活力的竞争。

2.3 加强动态造价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在建筑工程造价领域,我们还缺少一套完整的动态造价信息系统,并且我国建筑工程超支预算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信息工作管理方式落后,资料精度不够,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同类工程的造价信息,这无疑对新建项目的投资确定具有很好的参照和借鉴作用,它既可以代替人工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也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成为领导者进行决策的支持系统。

2.4工程造价“三性”的认识要加强

工程造价是工程价格的预期价格、预测值,是工程造价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经济工作。于是,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三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建设项目所进行的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工程造价的政策性放在首位,并强调其政策性,这极易造成前面提到的将工程造价与部门预算混为一体并等同管理。因此,必须首先转变以往对工程造价的陈旧认识。工程造价属于工程经济领域的范畴,工程造价作为一种技术文件,它的专业性、技术性是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必须加深对这两个方面的认识。只有这样,政府在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改革的进程中才能正确定位,各工程参与主体在加强预算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及各投资主体在工程造价编制及执行管理过程中必须与部门预算密切联系又区别对待,把加强工程造价的专业性、技术性与部门预算的政策性、严肃性有机统一起来。

2.5工程造价编制的准确性要提高

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和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首要任务。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准确性,核心是提高工程各组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使工程造价价格更切合市场、切合实际。偏离了这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无从谈起,只能是纸上谈兵、虚而不实。只有工程造价的价格市场化,才有利于投资人确定更具控制性的工程投资总额,才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全面、更具活力的竞争。

2.6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要加强

工程造价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从投资立项开始的投资估算管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管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管理和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周期性。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时也表现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工程造价并不是一个“固化的静态的数字”,它随着工程的寿命周期发生波动.随着工程自身的变动而变动。作为价格预期的工程造价一旦固化,必将产生相关的风险,使风险无法得到合理的分解,最终导致工程造价的扭曲: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企业都应力求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任何一方偏颇都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其他目标的实现及总体目标的实现。

2.7工程造价的统筹管理要加强

同一个工程项目,相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对工程造价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应有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应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应该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结语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建筑工程的管理也一定会朝着一个更加系统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到那时,工程造价也会更加准确和切合实际。

上一篇:浅谈我国博物馆装饰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