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长寿养生要诀/天冷防病调阴阳

时间:2022-09-24 01:21:23

古人的长寿养生要诀/天冷防病调阴阳

古人的长寿养生要诀

文/李卫坚

在追求长寿方面,现代人不妨向古人们“取经”,我们的祖先们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了许多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保健良方。这些方法简单易行,非常值得试一试。

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素有“第二心脏”之称。历代医学家认为,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对全身健康有益。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日咽唾液三百口

唾液,即口水。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

朝暮叩齿三百六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民谚中“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拉搓耳朵通肾气

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夫妻捶背健全身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意即轻。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宜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得益。

每天揉腹一百遍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揉腹之法: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勤伸懒腰助血运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日撮谷道一百遍

谷道,俗称。撮,即收(提)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的动作。撮谷道的具体做法古人概括为“吸、舔、撮、阉”四字诀。即“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天冷防病调阴阳

文/赵永峰

一到天冷,很多老年朋友就会出现畏寒怕凉、手脚冰凉、腹痛、腹泻、夜尿多等症状,这是老人体内阴阳失调的表现。阴阳不平衡极易引发高血压、脑中风、心绞痛、慢性胃炎、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只要及时调理,使体内阴阳趋于平衡,这些病症就会减轻并逐渐消失。

腹部阴气盛·腹痛

取干姜一块,削取硬币大小的一片,每日早上起床后用胶布贴在肚脐处,晚上睡觉时取下,连续贴2周。干姜有温中散寒、生阳通脉的功效,贴在肚脐处,可促进腹部阳生阴消,达到阴阳平衡。一般2-3天腹痛减轻。

后背阳气虚·后背冷

撞背能激发督脉化生阳气,有利于阴阳平衡。上午9点时,双足与肩同宽,背朝墙壁站立,约相隔2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恢复直立。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下背部略向后突出。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上背和下背部各撞击99下,每天1次。

腹部阳气虚·黎明泄泻

晚上睡觉时,将双手掌心搓热,两手心贴到后腰两腰眼处,指尖斜向下。将意念集中在腰眼位置,深吸气,缓呼气,同时想象吸入白色的热气,呼出黑色的冷气。此时会感到两腰眼位置慢慢变暖,整个腰部也逐步变暖。每晚练习半小时。

手部阴气过重·手发凉

每天中午,双脚分开,双手上举伸直,掌心、五指相对而拍,每次拍81下。拍手的力量以感到手掌有震动感即可。

肺部阳气过盛·气短

手腕处有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络穴,肺经的阴气在此处向肺脏流注。常掐按此处,可以激发肺经阴气,起到助阴化燥、调和阴阳的作用。取穴位时正坐,微屈肘,两手掌心相对,虎叉,在手腕内侧,食指尖所处的位置即是列缺穴,左右手各1处。用双手大拇指交替掐按对侧穴位,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

脚部阳气不足·腿脚发冷

中午12点时,坐在沙发上,双脚分开,双手放在膝盖上,腰背挺直。抬起双脚轮流跺地,抬脚时离地约20厘米,每次跺地10分钟。跺脚可激发阳气下行,而中午12点为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此时跺脚可有效消除腿脚发冷症状。

上一篇:五气养生助长寿/《黄帝内经》详解为何现代人易... 下一篇:最迷惑人的癌前征兆/老人警惕蓝光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