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12:38:34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将孩子交家中老人或亲戚朋友代管监护,因此,农村里产生了大量的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从产生留守儿童的原因,留守儿童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做出浅谈,希望广大留守儿童能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关键词】留守儿童,面临问题,解决办法

1.为何会出现众多的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话题虽老,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始终还是一个热点问题和教育的焦点问题,这是大家一致认同的。作为老师,我的感受就是觉得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思考……

据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有90%以上的在校学生是留守儿童,为何出现如此多的留守儿童呢?是不是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好狠心愿意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呢?肯定不是,其中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很多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因为外出打工比起在家耕田种地能挣到更多的钱,甚至还要赢得好几倍,如此以来,农村里年轻力壮的家长当然会选择外出打工,这就是出现众多留守儿童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校收费可能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都说适龄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义务,然而,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学除开学初每人代收三几十块医疗保险费外,别的一般就不再收其他什么费用了。而农民工如果带着子女在当地上学,每生每学期少则三两千,多则五六千。开学初,我们学校就有三兄妹转出随父母生活,在当地就近上学,听说每人每学期就要两千多,一学期下来三人就要七千多,这样的情形真是不堪负重。另有姐弟二人更为特殊,分别读三年级和二年级,几年前父亲因车祸去世,一直随母亲在外面生活、上学,暑假期间母亲带着儿女找到我,问是否可以转回本地就读,哭着诉说其在外面上学,每人每年就要一万多块,二人一年下来就接近三万,作为一个孤婆寡母的一年到头能挣到几个钱?昂贵的学费负担怎能支撑下去?出于无奈,逼不得已只好选择把子女送回原地就读,成了孤苦伶仃的“留守儿童”,实在有点可怜。

说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平时经常从广播电视、书报等媒体上听到和看到的怎么不一样?电视上讲的农民工子女就地上学要与当地儿童“一视同仁”,怎么收费又相差这么大呢?是不是当地的儿童也是如此收费?如果真的按照如此收费,把它放到广大农村来,很多儿童都会面临失学,学校都要关门。反过来,如果城里的异地学校都按农村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那么,又将会有很多的父母都会带着自己的儿女在务工处就读,一旦这样,城里的学校又怎能容纳?自然就会给城里的学校带来人满为患的办学压力,那时候,农村学校又将会面临关门,随之带来的就是整个教育体系就会乱套。上述问题就是当今社会的突出矛盾,也是出现众多留守儿童的原因所在。

2.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2.1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亲情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是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伦理,法律法规底限。

2.2 学习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中,有40%左右的学生学习成绩差,40%左右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有些甚至读六年级不如三四年级的水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上面提到留一个在家的大多是留妻子,有句俗话说:怕善爹,不怕恶娘。有些孩子由母亲在家带着,尽管天天对自己的孩子唠叨个不停,但他们根本就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起不到作用,一些母亲为了琐碎的家务和农活,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形成了一种学好了无人夸,学坏了无人骂的状况。使孩子对学习渐渐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2.3 道德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

学习成绩差不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的一个方面,更令人担忧的是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比如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偷他人的花生、玉米、红薯、瓜果等,拔人家刚种下的烟苗、刚出泥面的花生,折断人家玉米,砸(割)烂农户育秧的薄膜等,净做些破坏的事情,人人听了都恨之入骨,群众也经常到家或学校来告状,是不是学校老师平时都不教育呢?不可能,而是经常都挂在嘴边讲,并且根据以往经验,往往都是提前先打“预防针”,但却无济于事,学生根本就听不入耳,记得上学期有一天放学集队时刚叮嘱了不要偷或折断别人的玉米,结果刚出学校门口就有学生故意损坏、折断路边的几十颗玉米,好像非要用糟蹋别人的玉米来发泄内心的怨恨似的,引得群众告到学校,真无奈其何。假期更是难以管理,有些学生一天到晚在外游游荡荡,摸蛇捉鼠,偷鸡摸犬,钻入别人的菜园偷瓜果,钻烂菜园不说,还踩死园中蔬菜,钻烂又修,修好又钻,结果主人还没尝鲜,留守儿童们已捷足先登了,最后,主人只好忍痛将果树砍掉,用砍手指的办法来避沙虫。

由于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模式是“遥控”管理模式,教育方式是“远程”教育方式,很多问题无法当场或及时解决,门前雪无人扫。一年360天学生在校时间大约是六分之一左右,留守儿童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外度过的,在校外的这段时间无人也无法监控,双休日和假期到底去哪不知道,晚上去哪?干些什么?家长们全然不知,久而久之,他们便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到农户建房工地偷钢筋卖,捉别人鱼塘里的鱼,偷群众的农作物,爬墙入室偷人钱物,结帮打架斗殴等,总之所有坏事无所不为,无法列举,痛切人心,让人防不胜防。

以上列举的一般道德问题已上升为尖锐的社会问题,是当今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很多家长都在用毁一代人的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将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3.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办法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并将成为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那么,留守儿童问题又是如何解决呢?在此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3.1 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就必须从人口管理制度入手,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使农民工有机会、有能力把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地方加大监管力度,为留守儿童多开绿灯。

3.2 加快农村建设步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设法留住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让他们在本地营生,从而减少留守儿童。

3.3 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和学校布局,加大、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减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3.4 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节假日的监管,如开展一些有趣的益智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的同时也能加强对孩子们的监管。另外,还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要求家长扫好“门前雪”,一旦出现问题,向家长问责,追究家长的责任,给监护人施加一定的压力,形成一种社会合力。同时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管理办法,公之于众,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互相监督,做到监护和管理不留空挡。

4.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聚焦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种公益,更是社会的责任,需要父母和家庭,学校,政府,一起做好长期的沟通咨询机制。相信经过努力,我们终会解决这个大难题,还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上一篇:谈散文教学中的阅读美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