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德教育的关联性看医德教育的实效

时间:2022-09-24 12:24:26

从医德教育的关联性看医德教育的实效

[摘 要] 为了保证医德教育的实效,培养出德艺双磬的合格医生,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分阶段地、由浅入深地进行。医学院校按照入学教育――医德教育的第一课;课堂教育――系统医德教育的主渠道;临床实习――医德教育的关键环节;毕业典礼仪式――医德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的路径进行医德教育,教育效果显现。

[关键词] 医学生;医德教育;连续性;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35-03

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出现,不和谐的原因有些与部分医务人员医德的缺失有关。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当具有高尚的医德,作为以培养医学人才为已任的医学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医德教育,引导医学生塑造高尚的医德品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是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指出,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根本伦理是千年不变的,是每个从医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从医务工作者做起,要用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从医者。要从跨进院校大门的第一天做起,要让每个从医者都有善心,行善行,得善果,需要加强对医学生在校期间和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的医师职业精神和医学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在患者心中建立起从医者的威信,改善医患间关系。[1] 培养良好的医德,应该从医学生入校的第一天抓起,一直持续到职业生涯终生,才能保证医德教育的实效。

为了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考量医德教育的关联性。遵循医学教育目标,针对不同阶段医学生培养要求,安排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提供相应的教育,以实现医德教育的目的: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医学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医德的基本知识以及掌握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与病人的沟通和对病人照护所需要的技巧。引领未来的职业生涯,使医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一 入学教育――医德教育的第一课

1 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一新生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进入医学院校,一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学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肩负着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培养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合格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医学生的品德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校园镌刻的医学生誓言,悬挂的校训,医学名人的塑像,著名医生的座右铭, 像 “悬壶亭”和“橘井台”、“汇德”和“汇才”、 “神农梯”和“杏林隧道”这些带有医学人文特色的学校建筑、宿舍、步行梯和隧道,另外,校园橱窗,教室板报,广播电台宣传医德医风,名医大家的事迹,弘扬正能量,倡导将良好的医德医风发扬光大等都能给学生以无形的影响、莫大的鼓舞,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新生在入学之际就明白作为一个医学生的责任,更加有使命感。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在新生入校期g,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开展以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及进行医德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开展如“道德讲堂”等类似讲座,邀请国内外或者校内医德高尚的人士讲授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对医德的认识并更加坚定从医的信念。积极开展类似“弘扬医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PPT大赛等,使广大学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更加感同身受。学校可以利用社团,开设“医学伦理社”,使广大医学生在课后一起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并且,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可以使更多的学子了解认识到医德的重要性。还可以定期举办弘扬医德医风的板报比赛,使广大学子在比赛中学习医德,提升自己的内涵。

2 仪式教育的引发

在新生入学之际举行宣誓仪式,让学子铭记希波克拉底誓言及医学生誓言并付诸于行动。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学生在进入解剖室后,面对特殊的 “大体老师”进行默哀致敬。另外,学校应禁止在解剖室对尸体进行拍照,在动物实验室对动物进行拍照合影,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生者的尊重。只有教导学生更好地尊重每一位逝者、每一个生命,才能理解医德的内涵。

医学院校还可以把新生的开学典礼与已在校生的各类表彰同时进行,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后来者奋发向上。

二 课堂教育――系统医德教育的主渠道

1 医德教育是专职德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育是一种通过课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思想总是受到外界各种思潮的影响,课堂教育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引导学生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2]。而专职德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担负着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医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医学道德观的重任。

进行医德教育可以采取理论教育、发挥榜样力量、开展案例讨论、组织医学实践活动等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进行医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医德不是自发产生的,必须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才能在医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意识。医学伦理学的课堂教学是实施医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有目的的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使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范畴和医德评价的标准等,认识医德作用,帮助其提高医德认识,学会医德评价,为今后在医疗实践中正确选择和规范医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更好地治病救人做好充分的多方准备。

发挥榜样力量是进行医德教育最可取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3] 由此可见,树立良好的榜样供学生学习,医德的认知与实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树立古今中外的名医为榜样让学子学习并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

我国当代医务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在医德教育中,把身边典型人物或事件的“闪光点”具体、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中奋发前行。如介绍宣传身边最美医生,使之感受医生的伟大,理解医生的辛苦,更加明确当初从医的目的,明白“白衣天使”的职责,并且更加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履行曾经许下的诺言。

开展案例讨论是进行医德教育最常用的方法。在医德教育之中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符合医德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案列进行讨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知晓其中的内涵。特别是用那些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医德高尚纯粹,医术精益求精,在医学事业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正面案例,鼓舞学生 “仁心仁术”的崇高追求,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所做的一切都要为病人谋福利的从医理念,坚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组织各种医学实践活动是进行医德教育最实用的方法。西方伦理学认为对医学伦理学内容的理解只是起c,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德实践是美国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4]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更应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更应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深入社区开展“义诊”, 鼓励学生到福利院做义工,三下乡等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这样生动而又深刻的医德教育实践,引导学生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崇高医德,固化对生命尊重,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德观念,强化治病救人乃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

开展PBL教学是进行医德教育最具启发性的方法。PBL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之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教师在进行医德教育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或者采用学生PPT演讲、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发挥教师在现代化网络平台的导向作用。由于大学生接触互联网的主动性和频繁性,利用好网媒资源、平台与技术能够提高医德教育的时效性和牢靠性[6] 。医学院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网络平台,将医德医风典型事例以及当前发生在医疗工作中的热点事件实时动态地提供给学生,教师引导大家在线发表个人意见,依据知识理论结合事例事件展开讨论,在相互交流之中阐述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分析产生的伦理原因并做伦理行为决策,让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更加深刻,这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医德的认知现状,更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医德教育。

2 医德教育是医学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要保证医德教育的实效,除有医德教育独立的课程教学外,还要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专业知识教学过程的始终。医德教育的某些内容渗透到临床各科,即每一临床学科都应有相应的医德教育内容。应在每一临床课教材中加入医德问题,把医学伦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临床课堂、临床观摩见习和小组讨论中。使医德教育能联系医学实际,同时也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倡导。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医德教育,其教育产生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师要把授业与传承医道结合起来,将医德意识、医德精神贯穿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医德引领作用。

三 临床实习――医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从学校将要步入社会的中间阶段。医学生临床实习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医学生医学理论和技能的临床应用,又是医学生医德理论及其医德规范的临床实践。[7]在临床实习阶段,带教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人格力量的感染和启迪,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实习期间带教教师与实习生朝夕相处,感情深厚,除了医技知识学习上的影响,其在医德、价值观、处事方式上等都会给实习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带教教师充分利用临床的优势,在进行查房、门诊、会诊时,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同时教授学生如何与病人、与家属进行沟通,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用临床实例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生动的教育、解释,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在每次例会的时候,可以进行医德问题探讨,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临床的实习,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医学生切身感受到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医生是服务者。更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患者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弱者,他们只有在医生那里能看到希望,所以医生应该用耐心、职业责任给病患以希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于医生来说应是始终的修为。

四 毕业典礼仪式――医德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毕业是一场庄严的仪式,是人生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结束又是开始,是对过去的思考也是对未来的期望,更意味着责任的降临。一个毕业生由衷地感慨:临近毕业,五年的医学生生涯即将结束,穿着学士服站在台下再次庄严的宣誓,如同自己5年前刚踏入校门的宣誓一样,医学生誓言久久回荡在自己耳边,自己心中,令人热血沸腾。5年了,自己即将从校园跨入神圣的医疗行业,救死扶伤。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医学生深知做医生不容易,做一名好医生更不容易,这个过程需要自己的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也深知医生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考到老的职业,是一个追求学历无极限的职业。回想起自己5年前刚踏入校门时庄严的宣誓,那时更多的是憧憬、期待。 感谢母校这5年来对我们进行的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教育,给我们进行的专业知识培养,让我们从懵懂的少年变成即将承担起救死扶伤神圣职责的医生。

实践证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要有实效,必须分阶段地、由浅入深地进行。不仅在入学时要进行医德教育,在校期间系统进行医德教育,离开学校到实习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时,也应不间断地进行医德教育,[8]即使毕业仪式,也不要忘记医德教育。通过这种医德的连续性教育,拓展了医德教育的空间,调动了全员的参与意识,内化了学生的医德意识,实现了医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晓磊. 改善医患关系须加强医德教育[EB/OL].(2013-03-14) [2013-06-22].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余珊燕. 实践教学法在医德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 2005,13(4): 431-432.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EB/OL]. 互动百科.

[4]理查德・哈什.道德教育模式[M].傅维利,译.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

[5]段红,沈宜,姚欣.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问卷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82-1186.

[6] 孙荫众, 郭尚福. 利用网媒资源、平台与技术创新医德教育的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5):517-519.

[7]黄国珍, 刘志勇.浅谈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医德教育[J]. 医学与社会, 1996,9 (1):62-63.

[8] 谢礼位,苏汝好. 临床实习医生医德教育实践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 (6):620-621.

上一篇:民营教辅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思考 下一篇: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