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时间:2022-05-02 04:19:13

义务课程数学标准十分重视数学课堂的构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为兴趣而学”。现行一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十分突出了学生的“看”、 “想”、 “做”。下面,我就如何构建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趣学课堂”谈谈几点实践做法。

一、“看一看”, 让学生趣学在情景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进行正规性上课还不是很适应,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缺少学习的持久性,他们会觉得很单调。因此,我在进行一年级新生新授时,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的彩色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情景,让他们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高度集中和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学得有趣”和“在趣味中学习”,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保持持久学习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就十分重视教材固有的插图和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开始上课回顾旧知识时,我出示了数学王国的儿童乐园图,接着又出示了数学王国中的校园一角导入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什么”后,我和学生一起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把图中内容用红线圈分为2个跳绳的小朋友、2个滑梯上的小朋友和2棵果树三个部分,为后面将要学习的比长短、比高矮和比轻重埋下伏笔。引导学生看2个滑梯上的小朋友时,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虽然有的回答“我看见2个小朋友在讲话”,也有的回答“我看见2个小朋友往滑梯上面走”。有了前面2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求学生“再看一看”时,第三个学生回答:“2个小朋友说着话,在往滑梯的上面走,准备比一比,谁更高?” “谁更高,怎么比呢?”趣味性获知就在为学生创设的情景中,通过教师的点拨性问题“再看一看”生成了。

二、“想一想”, 让学生趣学在经验中

数学学科有其固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思辨性”,即思考性和辨别性。一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生活的经验积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数学知识,恰恰需要这些基础。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让学生开动脑筋并结合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让学生通过辨别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跳跃。例如,在“比一比”课堂教学中,当我指着2个学生跳绳的情景图,提示学生:“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有的学生提出:“1分钟谁跳得多?” 有的学生问:“后面的小男孩跳着绳,能追上前面的小女孩吗?”还有的学生问:“这2根绳中,哪根绳子比较长?”在确立“哪根绳子比较长”的研究性问题之后,我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比。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大胆地交流了各自的比较方法。由于学生间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所想所做得到互补,因此,围绕“怎样比”,学生给出了各种不同的思考答案。有的说:“我的绳子两头都比她的长。”有的说:“我们的2根绳子,一头对齐,另一头是我的绳子长。”还有的说:“我的绳子和他的绳子两头都一样长。”更有的说:“我们把2根绳子的一头对齐了,朝一个方向,把绳拉直,最后是我的绳子短。”“那么,请大家再想一想,2根跳绳的长短比较,关键是什么呢?”看到学生被新的问题难住了,我换了个问题:“如果妈妈给弟弟3颗糖果,给你2颗糖果,妈妈给谁的糖果多?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从而引出了先看“同样多”,再比较“谁更多”,所以,两根跳绳的长短比较,关键是先看“同样长”,这就需要把2根绳子的一头对齐,朝一个方向,把绳拉直,再看“谁的更长”。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简单且有局限性的,但是一旦和学生的求知联系起来时,就会变得丰富而有趣。

三、“做一做”, 让学生趣学在动手中

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距离感,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更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如何让学生喜爱数学,并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乐趣呢?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我尽量让学生参与获知的全过程,提高了获知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体现了陶行知“手脑并用”的教学思想。例如,在“比长短”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带了1根跳绳,在课堂上让他们分别和同桌的绳子比一下谁的绳子比较长,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听到我的口令,学生都很兴奋地拿出自己的跳绳和同桌比划起来。虽然看似简单的操作,我却发现了大多数学生只是“手和手比划了一比”,比较的方法缺少严谨性和科学性。再例如,在进行“比高矮”教学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与同桌比一比谁更高,然后交流比较的方法。由于让学生参与了“比一比”的过程,所以,他们学得高兴,始终保持对数学新知识的趣味求索。

一年级学生好动,对新知充满好奇,但缺少学习的持久力,“趣学课堂”的构建,可以保证他们具有高昂的学习情感,具有严谨的学习品质,更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了“手脑发展”基础。

上一篇: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下一篇:海洋生态本体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