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评价,让阅读教学“活”起来

时间:2022-09-24 11:51:53

善于评价,让阅读教学“活”起来

【摘要】一堂精彩有智慧的阅读课,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老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型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神奇的杠杆,课堂上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起来,使学生在异彩纷呈的阅读感悟中享受学习。

【关键词】评价 阅读 思考 议论 体验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78-01

善于评价,活跃课堂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在读书中评价

朗读课文,是学生感悟语言,获取语言,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一味机械地读,很难唤起读者与文本同作者的共鸣。所以,课堂上恰到好处地点拨与评价,如同敲打学生心灵的鼓点,让心灵与文本碰撞出一簇簇火花,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如: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教学《西湖》一课,课文中写西湖美景的语句异常迷人,这位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评价,评价后再次读文的做法值得提倡。

学生预习完课文后,师:你们喜欢这些语句吗?请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心情。

师:你们刚才读课文,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争着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西湖周边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但是,我觉得自己不能美读……

师:你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美景吗?(点击课件:在柔美悠扬的乐声中,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由远及近,由浅而深层层叠叠。)

师:看着这美景,我陶醉了,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表现吗?(学生期待着。)

师:(感情饱满地)一山绿,(气声)一山青,(气声)一山浓,(拉长声调),一山淡(音低而慢)……一群群白鸥飞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好看极了。(欢快、跳跃)怎么样?陶醉了吧?

生:(兴奋地)老师,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你读得真有味。

师:对你的赞赏表示感谢!读好并不难,你只要来个极目远眺,再陶醉地深深吸一口气。来!大家一起试一试!

生:(疑惑地)“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好看极了。”老师读得特别棒,可我怎么就读不好?

师点拨:你真是个谦虚的孩子!不急,你站在西湖边深吸一口气试试看?(生吸气,读得有进步。)

师再点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新感受再美美地读,好吗?

这一案例中,教师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我认为至少收到这几方面的效果:(1)学生成了评价活动的主体,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质疑与评判中有所体验、感悟。(2)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自居,不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充分刺激学生参与的欲望。(3)学生在评价自我与评价老师的同时开启感悟之门,引领自己欢欣雀跃地尝试着,在节奏的抑扬顿挫中领悟到自然风光的奇丽。

二、在思考中评价

课堂上,真正要使学生学中生疑,疑而有思,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点燃它,以独到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安排学生“读课文,理解内容”这个教学环节,这样将学生引入“思”的王国。

师:善于提出疑问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见解,自主解决疑难的孩子,是拥有智慧的孩子。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你们愿意怎样学习这篇课文?看谁会动脑,谁的主意最棒!

生:我打算通过边读边思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生:我认为进行朗读比赛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更好,

生:我想通过表演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不错,那就按你们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吧!

……

师:刚才,有同学建议表演课本剧,谁有兴趣当一回演员?

(“演员”上台)

师:表演即将开始,你们有什么不放心的?或想向谁提个什么醒?作个现场指导。

生:xxx,你演沃克医生,我觉得你应该把握好他的神态,因为他的神情变化很多。

……

在这反复思量的过程中,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表达,充分让学生思维在互碰中互补,引导学生彼此受启发,学会倾听与思辩。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教师适时给予首肯“不错”!那就按你们的方法来学习吧!无疑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又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的思维活动。我认为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睿智的、轻松幽默的、富有个性的评价性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投入质疑和评判。

三、在议论中评价

小组学习尤其以议论、交流、争辩等对话式学习方法见长。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争辩的时空里,渗入评价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交流。

通过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多层面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如教学《狼和鹿》,我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情景,即用三个圆圈进行演示,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为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彼此交流、互相评价。

师:(黑板上画三个圆圈)请问该填什么?师参与小组活动。

(生在自己的书上或纸上填写,并且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填“鹿”“狼”“人”,有的认为应填“鹿”“狼”“植被”。反馈时,教师不急于揭示,学生通过比较,彼此评价交换意见,最后决定填写后者。)

师:思考一下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他们个性化的思维火花四处碰撞,形成激情的课堂交流。而后,各自形成观点,教师又引导学生彼此赏识,推荐最欣赏的板演。有的用箭头表出食物链,有的用从三个圆圈大小的变化来揭示自己的探究结果,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叹服。如此,文章蕴含的道理便不言而喻。)

如此案例,学生在议论中交换了彼此的思考见解,同时又获得对方的评价、赏识。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每个人则有两种思想。”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目标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善于在学生的倾听、朗读、凝思、质疑和议论、反思、评判等教学环节里,立足过程,瞄准发展,适时科学地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瞬间,使课堂如同磁石一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热爱、享受、流连往返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敬义. 探寻语文教学的真谛.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10

[2]方圆. 快乐大语文. 泰山出版社2010.01

[3]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上一篇: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作文教学应注重“四结合